
根据财政部发出的通知,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的要求,2019年5月14日,财政部监督评价局会同国家医疗保障局基金监管司,共同随机抽取了77户医药企业检查名单。
据记者获得的信息,此次医药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检查,要剖析药品从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的成本利润构成,揭示药价形成机制,为综合治理药价虚高、解决人民群众“看病贵”问题提供第一手材料。
财政部要求,为核实医药企业销售费用的真实性、合规性,监管局、财政厅(局)应对销售环节开展“穿透式”监管,延伸检查关联方企业和相关销售、代理、广告、咨询等机构,必要时可延伸检查医疗机构。
其中检查的重点内容之一是费用的真实性,包括是否存在医疗机构将会议费、办公费、设备购置费用等转嫁给医药企业的现象;是否存在通过专家咨询费、研发费、宣传费等方式向医务人员支付回扣的现象。另外,成本的真实性、收入的真实性等也是此次查账的重点内容。
此次检查企业涉及77家企业,其中包括赛诺菲(北京)制药有限公司、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礼来上海管理有限公司等外资药企,也包括国内较为知名的药品生产企业,其中涉及27家上市公司,包括华润三九等。
受上述政策等因素影响,医药生物板块再度调整。同花顺数据显示,6月5日,A股生物医药行业267家公司股价下跌,28家跌幅超5%,收盘时295家上市公司总市值约35105亿元;6月6日,207家公司股价下跌,15家公司股价跌幅超5%,收盘时295家公司总市值约34423亿元。按此数据计算,这295家公司总市值缩水近700亿元。
降药价大势所趋
众所周知,4+7城市带量采购对医药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彼时,国家医保局公布的数据显示,31个试点通用名药品有25个集中采购中选,与试点城市2017年同种药品最低采购价相比,中选价平均降幅52%,最高降幅96%。原研药吉非替尼片降价76%,福辛普利钠片降价68%,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相比低25%以上,“专利悬崖”显现。
据记者了解,国家层面的带量采购范围有望进一步扩大。而在医保控费的大背景下,针对虚高的药价,国家采取的是组合拳。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任务》明确了两方面重点工作内容。其中针对解决看病贵方面,提出推进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推进高值医用耗材改革、巩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深入实施健康扶贫等重点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6月5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印发《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国家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为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快推动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国家试点工作,确定了30个城市作为DRG付费国家试点城市。
对于医药行业来说,DRG模式对行业产生的影响不亚于4+7城市带量采购。北京鼎臣医药咨询管理中心负责人史立臣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如果DRG全面实施,“过度诊疗的情况将被遏制,药品带金销售的空间将大大被压缩。”
创新驱动发展
“对临床真正起到治疗效果、价格低的药品,或者说性价比比较高的药品会受到欢迎。”上述药企人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药企转型迫在眉睫,通过产品创新驱动公司发展已经是大势所趋。
同花顺数据显示,2018年,103家生物医药企业的研发费用超过亿元。恒瑞医药等7家公司的研发费用总额超过1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