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国盛证券策略分析师张启尧表示,“仍有预期差,远没到利多出尽的时候。”一方面,减税的刺激不可忽视。4月1日增值税减税正式落地,直接利好企业盈利和现金流改善,而当前市场对此并不充分。在当前宽松的信用环境和减税降费的大背景下,企业盈利修复将更早更快。另一方面,复苏仍有预期差。很多投资者认为当前数据改善主要因素就是春节错位的季节性因素,但从近期一系列宏微观数据观测,复苏持续性很有可能超预期,很多投资者对此仍准备不足。
但市场阶段仍有扰动因素——二季度限售股解禁问题需要关注。招商银行研究院资本市场研究员朱肖炜表示,从历史数据上看,大小非解禁市值与ERP呈现较为显著的负相关性,且负相关性较强(95%置信度下相关性显著,相关系数-0.57)。2019年4月大小非解禁市值开始攀升,并于二季度末到达年内峰值水平。通常来看,解禁高峰前后1-2个月内ERP波动幅度会加大,中短期股市或将经历震荡调整的过程。
关注金融+消费
近期沪指在创出年内新高3288.45点后波动加大,在“四底”格局确立后,市场有望进入新的阶段,有哪些投资机会可以关注?
国联证券表示,近期政策回暖迹象明显,扶持民企、引入场外资金政策持续出台,超预期的经济数据也提振了市场的信心,当前股指快速上涨后估值基本合理,金融、地产等蓝筹板块估值仍在低位,分红率高对场外中长线资金仍有吸引力,增量资金也会进一步寻找新的绩优成长板块。此外,从周二领涨的板块看,金融、地产、有色、煤炭等蓝筹股仍是以北上资金为首的增量资金介入的重点,后市可关注金融、电子、通信等价值与成长兼具的板块投资机会。
“除了关注汽车、家电板块外,重点关注银行、医药等金融+消费板块。”天风证券策略研究表示,首先,从估值角度,在年初的估值修复中,银行和医药都不同程度跑输沪深300指数,后期如果市场调整,风险相对较小。
其次,从基本面角度,经济下行幅度没有此前预期的那么悲观,使得银行的基本面预期也有修复的空间;另外,预计今年二季度医药板块业绩在同比和环比层面较一季度都应当有所改善。
最后,从资金面角度,MSCI将在6月1日完成指数跟踪的变更,纳入比例从5%提升到10%,从去年经验来看,主动型外资将在5月开始增加配置,被动型外资将在5月最后几天完成换仓以保证对指数跟踪的准确度。因此,5月市场的增量资金也更偏好于金融+消费。
太平洋证券表示,行业配置上,看好需求底逐渐展露后逻辑从必需消费向可选消费切换,汽车、商贸等行业有望保持强势。从业绩逻辑确定性角度来看,受益宽信用的基建产业链(建筑及建材)依然值得配置,畜牧业调整结束后第二波上升浪有望开启,信用底验证后估值处于低位的金融(尤其是保险及银行)有望继续修复,建议关注有望困境反转的公用事业及周期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