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天地 > 大盘分析 > 机构观点 > 正文
中医药企业开辟新领域 机遇风险并存
2019-4-10 9:20:10 作者:jincvip  次阅读 分享到:

李懿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欧美的创新药人才回流给国内带来了机遇,香雪精准研究人员以海归科学家为主,近90人的创新科研团队,因为TCR-T的研发周期很长,技术难度很高,我们前期需要做很多的积累。我在旅英期间就已经开始了对于抗体和T细胞受体的药物研发方面的研究工作。我们能顺利通过国家药监局的临床试验的审批,除了国家对于抗癌药研发工作的重视以外,也与我们前期扎实积累的技术研究工作基础是分不开的。”

无独有偶,资本竞逐创新药成为一大趋势,港股开放未盈利生物医药企业上市以来,一波波创新药企业尽管频遭破发窘境,但仍“鱼贯而行”。

“中国投资人的毛病是跟风,不去钻研,也不去了解实际的案例背后的问题。”李懿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指出。

而对于如何在生物医药领域进行成熟的投资决策,李懿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投资人需要与技术相关人员进行更加完善的交流。以海外投资人为例,背后都有一班懂行的专家,都是一些大学的知名教授,帮助其进行数据分析与案例研究。对比之下国内的专业性显得更弱。相对而言,国内投资人接触的信息有限,缺乏一个专业机构和机制。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门客制度,似乎在当今的生物医药的投资领域更有‘复兴’的必要。”

谈及国内的研发药企跟国外的药企比起来最显著的区别,李懿对记者说:“目前来看,海外药企更加严谨,有成功的案例在背后支撑,而国内则更多是摸着石头过河,很多未知数在等着我们。”

目前的免疫治疗,仍在盲人摸象阶段,大家都只是解决了其中一个环节的问题,但每个患者的情况存在很大区别。

“在生物制药领域,现在比20年前好很多,但需要突破的点仍然很多。”李懿补充道:“以香雪精准为例,目前仅仅是获得了相关部门的认可,可以开展临床试验,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一定能够成功做出来。”

目前本土创新药的创新成分其实不大,真正创新成功的案例屈指可数,能够真正站在世界前列的创新药并未出现。而创新药本质上还是一个高淘汰率的行业,目前创新药企也必将经历“大浪淘沙”的过程。其次,对于创新药企业来说,商业化阶段会面临医生用药习惯,定价、纳入医保等一系列难题。但对于传统药企来说,创新药研发的转型之路仍是顺势而为。

相关内容:
指数来回震荡,大家都有些举棋不定,毕竟习惯了上涨冲锋式的行情,现在突然冷却了下来,总...
2019-4-10 9:16:18
随着科创板推出的日益临近,科创主题基金的获批也箭在弦上。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统计...
2019-4-10 9:12:57
华泰证券发文称,保险机构客户认为,未来大盘还是会以震荡为主,认为市场目前已经走完估值...
2019-4-10 9:10:39
以技术和人才为驱动力的科创企业,薪酬状况如何?记者对截至4月8日披露的52家科创板受理...
2019-4-10 9:09:00
4月8日,A股两市融资余额合计9510.75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141.51亿元,为2018年6月19日...
2019-4-10 9:04:49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免责条款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用户服务 
免责声明: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Copyright 2011, Hubei Smart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400-690-9926 E-MAIL:mbl516@163.com 鄂ICP备12014895号-3 鄂公网安备42282209000026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