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对于前一段的屡破万亿元规模,当前指数确实处于缩量状态。但与2016年-2018年相比,市场仍处于放量状态。这意味着,即使在市场震荡阶段,交易机会仍然较多。那么,当前有哪些品种值得关注?
麻文宇表示,短期控制仓位的基础之上,跟随市场行情对行业配置逐步调整,一方面,对前期推荐、涨幅丰厚的流动性敏感、高贝塔行业(非银金融、中小盘科技股)可逢高降仓,锁定利润,等待调整之后更好的介入机会;另一方面,逐步加入估值低位、业绩稳定、有后续补涨动力的消费类蓝筹、机械、商贸、医药等行业。
太平洋证券策略分析师周雨表示,在大盘大概率进入震荡整理的下一阶段,“重个股、轻指数”将成为最佳策略,建议配置年报相比去年三季报加速的超市场预期行业如电力、电力设备及新能源、通信、建筑等行业。
中信证券表示,市场分化将继续,而基本面是最重要的价值支撑点。自上而下的关注基建、新能源汽车、医药三条产业链。基建托底投资,是近期宏观上重要的结构看点,而近期PPP落地率持续攀升,基建板块整体进入资金面、政策面改善的细化阶段。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基本面短期趋势稳健向好,长期空间大,对补贴退坡的预期已有较充分反应,建议继续关注动力电池领域,以及各环节的龙头公司。医药板块的核心逻辑则是业绩稳健防御性强+短期科创板催化医药板块的科技属性。
华鑫证券策略分析师严凯文表示,从长远看,白马蓝筹相比题材具有更为稳健的经营业绩,虽然在牛市初期阶段,由于场内投资者风险偏好的快速提升,更偏爱前期大幅度超跌的题材概念品种,主要因为其弹性大。但经过初期阶段的疯狂之后,投资者更趋于理性,对企业本身的预期利润增速、分红率、估值的关注将有所提升,而这些均是多数题材概念企业所不具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