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CEO姚劲波指出:“我国高技能人才储备量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不匹配。根据人社部2018年的相关数据,有技能劳动者1.65亿人,仅占就业人员总量的21.3%;高技能人才有4791万人,仅占技能劳动者总数的29%。高级技工的求人倍率甚至达到2以上的水平。技能劳动者比例偏低且结构不合理,高技能人才严重匮乏,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用工需求扩大的重要瓶颈。”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院长郑亚莉在调查中发现,在国际市场,像吉利汽车这样的企业,对优秀技术人才需求的迫切性,在某种程度上已高于对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需求。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泰州市市长史立军说,纵观世界工业发展历程,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大国。要想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跨越,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
针对国内集成电路行业人才缺乏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闫傲霜建议,加强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和人才队伍建设,有条件的职业教育机构要着手培养微电子产业的实用型技能人才。
职业教育关乎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满足产业需要,同时也是一个民生问题。姜大源介绍,2.87亿农民工中70%-80%只有初中和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因为缺乏一技之长,收入水平很难提高。
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上述实施方案提出,要发挥企业的办学主体作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特别是大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各级人民政府可按规定给予适当支持。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培训,鼓励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职业院校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建立公开透明规范的民办职业教育准入、审批制度,探索民办职业教育负面清单制度,建立健全退出机制。
史立军认为,从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实践看,仍存在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校企协同不力等方面短板。具体表现为:在没有具体可操作的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前提下,联合培养学生并未成为企业必须履行的一项社会责任;有些企业投入了资金或设备,与学校合作共建实训基地,联合培养学生,但因学生平时实训不足,导致其技能水平与企业要求存在差距,而企业的投入难以“产出”。
国金证券教育行业分析师吴劲草对记者表示,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企业与学校可以联合建立实训机构,探索人才培养机制。此外,政府或进一步支持学历类职业教育学校的发展。如中职院校、技师学院、高职等职业教育学校。这一类学校民办占比有望逐渐提高。
全国人大代表、盐津铺子董事长张学武对记者表示,中国制造业将持续向智能制造方向发展,对技能型人才需求将持续增加。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建议高度重视技能领域发展研究及技能人才需求,以此为基础推进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学科设置及招生设置,从而保证职业教育的有效性以及供需平衡。同时,建议通过政策引导,大力推进学校、培训机构、企业的深度合作,三方在课程设置、教师资源共享、培养模式选择、实践操作等方面构建强有力的资源互补,发挥合力共同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黄望明从事铁路客车车辆检修工作已30年,先后发现了3000多处安全隐患,排除危及行车安全的重大故障200余件。在同一线技术工人研讨破解难题的时候,他感受到了未来铁路发展对技能人才之忧。“如何让更多年轻人真正愿意吃上‘技术饭’任重道远。”黄望明提出建议,希望完善高技能人才的激励和保障机制,改进对技能人才的评价体系,着力解决人才评价中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等问题,打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技能人才申报工程系列专业技术职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