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昨天表示,科创板试点注册制,不仅要“宽进”,而且要“严出”。从证监会以及上交所公布的2+6个相关政策制度来看,的确体现了这个特点,一方面上市条件比较宽松,另一方面,退市根据严格,不设ST,直接就戴*ST帽子,退市时间大大缩短。
上市条件相对宽松
3月2日凌晨,证监会及其上交所层面,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主要制度规则正式发布,共2+6个相关政策,对科创企业注册要求和程序、减持制度、信息披露、上市条件、审核标准、询价方式、股份减持制度、持续督导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其中,《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中的上市和退市制度非常引人关注。
上市条件方面比较宽松,淡化了利润指标,用营业收入、现金流量、研发投入等指标,意味着只要符合行业等其他条件,即使亏损也可以上市。
上市标准总共有5条,只有第一条有利润指标,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要求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或者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
其他四条主要是营业收入指标,如预计市值不低于15亿元,要求营业收入不低于2亿元;预计市值不低于20亿元和30亿元,都要求营业收入不低于3亿元,还有就是研发投入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指标。另外,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40亿元,主要看产品的科技水平。
显然,科创板更看重上市公司产品的科技水平,而不是财务指标。
退市制度更为严格
上市财务较为宽松,不意味科创板好混日子,因为科创板实施严格的退市制度,退市同样不以财务指标为主,而是设置了多维度的退市标准。
第一类是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包括存在欺诈发行、重大信息披露违法等,以及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态安全、生产安全和公众健康安全等领域的违法行为,这些重大违法情节恶劣的都将直接退市。
第二类是交易类强制退市,主要有四类情况:连续120个交易日累计股票成交量低于200万股;连续20个交易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股票面值;连续20个交易日股票市值均低于3亿元;连续20个交易日股东数量均低于400人。
第三是财务类强制退市,主要有四条标准:主营业务大部分停滞或者规模极低;经营资产大幅减少导致无法维持日常经营;营业收入或者利润主要来源于不具备商业实质的关联交易;营业收入或者利润主要来源于与主营业务无关的贸易业务。
科创板更看重公司主业,一旦主业丧失持续经营能力,想靠其他业务来粉饰报表是没有用的。而且,科创板跳过ST这个环节,一有问题直接戴*ST帽子,如年报亏损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或者净资产为负值,就立即戴上*ST帽子,使得退市时间大大缩短。
如此严格的退市制度,充分体现出科创板“严出”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