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直以来,科创板“钟情”哪类企业牵动着VC/PE圈。此次《上市推荐指引》中,上交所对于七大领域企业给予“优先权”,正式指明了哪类企业可以“抢先一步”登陆科创板。上交所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中则从发行后股本总额、股权分布、市值、财务指标等方面,明确了多套科创板上市条件,其中,对未盈利的拟上市企业也给出几套标准。而部分独角兽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企业、正在进行上市辅导的企业等,成为科创板首批试水企业。
科创板开板在即 未盈利企业上市标准出台
科创板进展可谓光速推进。3月2日,《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科创板上市公司持续监管办法(试行)》以及相关配套业务规则发布。拟赴科创板IPO的企业即日起即可按照上市审核和注册程序向有关部门递交申报材料。不少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按照时间推算,首批科创企业有望今年下半年前正式登陆科创板。
3月3日深夜,上交所连发两个指引文件,包括《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企业上市推荐指引》(简称《上市推荐指引》)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问答》(简称《上市审核问答》),明确了三类七领域企业可获优先重点推荐。
上交所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中则从发行后股本总额、股权分布、市值、财务指标等方面,明确了多套科创板上市条件,其中,对未盈利的拟上市企业也给出几套标准。
从科创板上市规则来看,(一)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或者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二)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5亿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2亿元,且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占最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的比例不低于15%;(三)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20亿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3亿元,且最近三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四)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30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3亿元;(五)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40亿元,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医药行业企业需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二期临床试验,其他符合科创板定位的企业需具备明显的技术优势并满足相应条件。
哪些企业“喝头啖汤”? 独角兽是大热
随着科创板的越来越近,很多机构也对首批登陆者进行了预测。根据招商证券相关研报分析,科创板首批上市企业来源主要有以下三个:部分独角兽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企业、正在进行上市辅导的企业。
这其中,与金融科技相关的主要集中在独角兽一类。其中,互联网金融平台蚂蚁金服,为包括金融在内等行业提供科技服务的商汤科技、旷视科技,被认为有望成为首批登陆科创板的企业。
此外,估值在200亿以上的独角兽企业,包括云从科技、依图科技、腾云天下等也被归为可能登陆科创板的企业。
在中泰证券对科创板潜力标的的猜想中,与金融科技企业相关的主要是在“未上市的独角兽”列表。其中,蚂蚁金服、微众银行、京东数科等金融科技独角兽在列,同时还有商汤科技、旷视科技、云从科技、寒武纪科技等人工智能企业。
新三板头部企业退出渠道 IPO辅导项目有机会“喝头啖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