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个过会方案中,还有颇具代表性的发行“首单重组定向可转债”的赛腾股份。2018年11月1日,证监会新闻发布会提出试点定向可转债作为并购支付工具。11月9日,赛腾股份成为首个“吃螃蟹者”。当日,公司发布预案,公司拟通过发行可转换债券、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三位自然人持有的菱欧科技100%股权,标的资产作价2.1亿元,成为首例定向发行可转债用于并购支付的案例。仅仅2个半月后,赛腾股份重组交易于2019年1月23日获证监会并购重组委审核通过。
更值得关注的是,定向可转债的用途被后续面世的重组方案不断拓展。不同于赛腾股份的定向可转债仅作为并购支付的手段,2018年12月28日发布重大资产重组预案的中国动力,率先在资产收购和配套募资两个环节同时引入了定向可转债这一支付工具。
而新劲刚则是首个将定向可转债仅用于配套募资的上市公司。2019年2月13日,新劲刚公告重组预案,公司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向16名自然人股东及圆厚投资购买其持有的宽普科技100%股权,交易金额暂定6.5亿元。同时拟向不超过5名投资者非公开发行可转债及普通股募集配套资金,总额不超过3亿元。
赛腾股份案例折射出监管对此类创新所持的“友好”态度,后续的各种突破性操作能否依然有这样的“好运气”,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