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另一方面,如同2449点的低价股行情一样,这次低价叠加题材的主题盛宴,背后有着客观的市场环境。这两次都产生于市场创下阶段新低之时。“上一次,医药等消费白马股补跌,加速指数跌至2449点;这一次,银行等权重板块急跌,导致指数二次探底。”有分析指出,在随后反弹行情中,出于对权重、白马股惯性下跌的顾虑,市场自然选择沿着阻力最小的方向——“跌透了”的低价股前进。
低价股行情也有自身的上涨逻辑。因为从市场博弈角度看,低价股由于长期下跌,持有者成本普遍较高,短期内的快速拉升不会引发过多抛盘,且一旦具备赚钱效应,市场就会产生高涨的效仿热情。
最后,东兴证券分析师郑闵钢表示,小市值标的普遍集中在新兴产业及民营企业。在经济下行的环境下,往往由于不确定性引发的市场恐慌情绪而导致超跌;而反弹期往往小市值标的领域将获得更多、更直接的政策呵护以及资金导向。
后市格局有望均衡化
近两日,市场盘面又有了新变化。随着年报披露逐步展开,业绩确定性再度受到市场重视,基于此,消费白马股开始活跃。而题材股表现则受到抑制。
再看2449点时的低价股行情,申万低价股指数于2018年11月19日见顶前,大消费品种已经有所启动。那么这一次,市场又将如何取舍?有分析指出,后市风格有望均衡化。在存量博弈格局下,主题与蓝筹轮动上涨是常有表现,毕竟在没增量资金驰援下,一方涨多了,就衬托出另一方“便宜”,资金自然往低处流动。
太平洋证券策略研究指出,企业盈利向龙头公司逐步集中和机构投资者占比逐步提升决定了价值投资依然是全年主基调,但政策友好和流动性好转下中小盘相对大盘股的活跃度将较2018年明显改善。
联讯证券策略分析师廖宗魁持类似观点,“资金决定风格,价值成长更均衡。”他指出,当下A股估值在全球具有较高吸引力,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加速推进,给外资大幅流入创造了条件。而外资配置主要偏好大消费和大金融,过去三年这两大板块也是表现最好的。
另一方面,随着国内政策的不断放松,以及资本开放的加大,增量资金将同时来自国内和国外,由于国内资金具有更高的成长偏好属性,未来A股的风格会更加均衡,形成“价值搭台、成长唱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