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市制度还有一个诡异之处是让人无法不费解的,那就是A股主板、中小板的符合退市条件的上市公司都可以通过卖壳重组,而创业板却被堵死了借壳上市之路。在所有解释这一政策性规定为什么有这么大区别的理由中,无不回避了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主板的退市对象中有着太多的国企,而创业板则几乎清一色的民营企业。如果说将来主板、中小板也不无可能会有民企背景的退市公司重新上市或借壳上市,那或多或少也有可能是借了为国企排忧解难的光而已。
国外成熟市场尽管并没有不允许重新上市的规定,美国通用汽车也曾在2009年因金融危机而破产重组并退市,渡过难关后又于2010年在纽交所再度上市。但为什么却很少见到像我们这样对恢复上市和重新上市大肆渲染的?因为在美国,上市和退市都早已是市场化,大可不必为了一个什么重新上市不重新上市去费那个劲。纽交所和纳斯达克退市总数加起来比起现在的上市公司存量来不知多出了多少。美国股市之所以能够在保持适度规模的基础上健康发展,这同上市和退市制度上的“有进有出”是分不开的。A股近30年来上市公司达到了将近4000家的规模,比起美国的纽交所或纳斯达克来也许不遑相让,但是,在退市数量上却连人家的一个零头都不到。如今在对借壳上市松绑之后,又开放了重新上市,则有进不出或少出的这种严重不成比例的情况,何时才有可能得到改变呢?在笔者看来,这也正是我们的投资者对重新上市非但没有像此前炒差炒壳炒ST那样趋之若鹜,反而不得不望而却步、避之唯恐不及的重要原因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