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制是体现市场化发行的关键,和此次座谈会要求的市场化方向是一致的;科创板的提出则是突破资本市场改革重重壁垒的关键一步,是一种以增量改革来驱动存量改革的思路。”上海一家大型投行保代表示,“在金融委这一信号的释放下,科创板落地的预期进一步加强了。”
养老金增配有望
座谈会提及“积极培育中长期投资者”和“畅通各类资管产品规范进入资本市场的渠道”,吸引业内人士目光。
“中国资本市场长期缺少配置盘,这也是此次会议提出积极培育中长期投资者的意义所在,配置盘比重大,交易盘比重小,市场波动的风险也将得到缓冲。”20日,上海一家券商资管业务负责人表示,“如果定位于培育立足长期投资的资管产品,那么第一类是保险资金和保险资管,第二类就是养老金,这两类资金如果进一步进入资本市场,将起到配置盘的‘定锚’效果。”
洪磊指出,当下资本市场面临的问题之一是融资功能与长期资金供给不匹配。
“目前市场充斥着短钱、热钱等投机性资金,需要解决长期资金供给,增加以养老金、保险资金等为代表的长期资金供给,这需要创造有利的税收政策环境,还需要创造与长期资金相匹配的考核制度环境,拉长长期资金考核周期。”洪磊指出,“改变现有制度把长期资金投资短期化的现状,还需要监管层、长期资金主管部门、财税部门共同推进。”
有分析人士认为,这一鼓励方向或将引导银保监会旗下所辖机构加大对资本市场的投入力度。
“资管新规正在让不同类型机构的资管业务规则趋于统一,更多非证监系统所辖机构也有进入A股的资格,这也将促使市场迎来更多潜在的增量资金。”12月20日,北京一家中型券商非银金融分析师表示。
另有私募机构人士则认为,培育机构投资者需要提供更充沛的风险管理工具。
“因为风险对冲工具的市场有效性不足,导致目前只有做多才能获利,这也让不少机构在遇到市场风险时不得不选择卖出现货,导致机构散户化,甚至加剧了市场波动。”12月20日,上海一家中小私募机构负责人表示,“培育机构投资者还应该赋予机构投资者更多风险管理工具,比如进一步松绑股指期货等交易限制等。”
事实上,股指期货的限仓令已经进入松绑周期——例如12月2日中金所曾宣布调降多个期指品种的手续费和保证金标准。
“除了打开投资限制,还应该在交易机制、风险管理工具上赋予长期化、价值化的机构投资者更大的能量。”上述私募机构负责人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