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至于是临床二期完成还是临床三期完成尚在讨论中。目前倾向于临床三期完成,科创板初期需要控制整体风险。但科创板未来会立足实际情况,比如满足各标准的企业数量与综合风险,也可能以临床二期完成作为标准。”上述接近上交所人士表示,未来可能不会在细则中明确临床进程标杆,但会在监管中给予一定的指导。
“市场和存续期也需考虑,但最终标准还没确定。”上海一位券商人士表示,比如,在存续期方面,可能会要求成立满两年也可能是满三年。
“科创板的上市标准和监管方式需要一个持续不断完善的过程。但在科创板初期可能不会有过多特殊性的考虑,而会综合各行业情况选取相对均衡的数值作为主要标准。”上述券商人士表示。
交易制度:
同股不同权纳入讨论
“科创板将适用连续竞价,主要交易制度和主板不会有显著差别,这一交易制度设计吸取了新三板的经验和教训。”接近上交所人士表示,在涨跌停板制度方面,科创板将会相对于主板而言更为开放,可能设计更大的涨跌停板幅度。
“科创板可能会设计单次‘T+0’制度,即可以让投资者具备一次日内买入并卖出的机会。”一位券商人士认为,这可能是考虑到涨跌停板幅度变大,需给予中小投资者在不利情况下日内退出的机会。
此外,在合格投资者方面,或将吸取新三板市场的经验,可能以50万可投资资产作为准入标准,从资金实力和投资经验两个角度对投资者的适当性进行规范。
在减持方面,业内预计,相对现在的锁定期制度以及减持新规会有一个较大程度的改变。大概率会参考港交所6个月锁定期的规定,但具体执行的锁定期标准可能会长于6个月。
尽管科创板部分制度借鉴了新三板,但在新三板与科创板间没有任何直接转板的制度设计。“新三板企业若计划在科创板上市,仍需先从新三板退市,再向科创板提交申请材料。”上述接近上交所人士告诉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在推出科创板消息之后,一些拟IPO企业开始转向科创板。业内人士认为,科创板推出初期,或将对主板产生“吸血效应”。
“预计初期不会以很快的节奏推动科创板IPO,待市场预期稳定时再以正常的市场节奏推动科创板IPO。”上述券商人士表示。
事实上,本次科创板相关制度的设计更多借鉴港交所经验。比如针对“同股不同权”问题。“科创板能否接纳同股不同权尚在讨论中。其实同股不同权的设计比较符合创新创业企业的架构,目前大家的意见还是比较支持同股不同权的安排。”接近上交所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