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股市主要还是由茅台等亿元市值大盘股左右着指数。救市,一方面还有可能借这些权重股的稳定性和影响力;但另一方面,如果依然还是沿袭这种救市老路,则难免又将重复过去那种一救就活一不救就不死不活的老样子。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虽不能说已完成了历史使命,而后浪则无疑将有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晴雨表。
茅台的反弹恰好与大盘几乎同步,这不要说在茅台的走势上并不多见,在A股历史上更为罕见。不过,茅台并不是股市的晴雨表,过去不是,现在和将来也一定不是。
历史上,茅台的涨涨跌跌虽然也可以说是家常便饭,但总体上的涨势与持续低迷的大盘毕竟不可同日而语。茅台这次之所以跌了下来,主要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它的股价前期涨得太高了,而且在高位股价处的时间也太长了。虽然茅台目前仍然具有较高的盈利能力,但是一旦其业绩报告出现不尽如人意的某些状况,在股市缺乏人气的情况下,其股价表现发生动荡也是不奇怪的。这是在某种意义上也正是价值规律在作用的结果。
如果不是政策面显示了重大利好,不要说前期还未跌透的大盘是不是会有如此看起来甚为强劲的反弹犹在未定之天,就是茅台是不是一个跌停就打得住恐怕也是很难说的。茅台历史上的跌停,也仅仅有过那么屈指可数的几次,但茅台在其有着很强势的成长性利好支持的时候也许可以完全不理会大盘的走势;但是,当其业绩表现出现有可能影响投资者信心的问题的时候,就难免不受大盘波动的影响。反过来,作为市场仅有的高价领头羊,它所表现出的任何走势摇摆,对大盘更是有可能带来很大的放大效应。民谚所说的“一枝动,百枝摇”,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不过,尽管就茅台来说,这一次的股价调整是否到位也许还很难说,但对于大盘而言,在政策效应的作用力有可能超过市场本身的条件下,究竟何为“政策底”,何为“市场底”,也未必是需要非分清不可的。有时候,不排除市场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将“政策底”认定为“市场底”。就此而言,茅台一个跌停之后就不跌反涨,很大程度上不妨也可以说是拜政策利好之所赐。
不过,茅台的问题不仅在于其股价表现基本上靠“抱团”,其营销业绩所依靠的何尝不也是这样的“抱团”呢?虽然说,至少到目前为止,茅台这种在层层抱团的分销体制人为配合下所力挺起来的涨价方式,不仅使得它在失去了公款消费这一大块消费份额后似乎并没有失去市场,也没有对其整体业绩造成太大的负面影响,但越涨越高的酒价也拉大了它同普通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人们很难想象,这种越来越脱离群众的“物以稀为贵”,在经济转型时代还能够一成不变地维持下去。就此而言,市场对这一次茅台所反映出来的三季度业绩增速滑坡的担忧,应该说并不是无缘无故的。
A股的总体情况既有同茅台仿佛相似之处,但也有根本性的不同。如果说茅台此前的跌是因为股价太高并且高得未免太久了一些的话,A股则更多的是由于走势过于低迷并且低迷的时间也未免太长的缘故。国家外汇局局长潘功胜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他说,“当前股市估值总体处在历史较低水平,将为全球投资者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这也正是当前A股有可能“给点阳光就灿烂”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这种超跌反弹跟茅台的一跌就反弹恐怕不能说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