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从中央政治局到一行两会,对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都表现出高度的重视。正如刘鹤副总理所说,当前股市的心理特征是,对制度创新和改革政策有很大的期盼,市场表现与这种期盼之间有很强的正反馈效果。本周股市所呈现的反弹之所以能够比此前的几次持续的时间长,反弹的力度也大,原因也正在于此。但是,反弹的时间还能持续多久,反弹的力度究竟能有多高,显然也不是没问题的。
最根本的问题就在于整体经济形势的“稳中有变”。中央政治局列出了三个方面的变化:“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部分企业经营困难较多,长期积累的风险隐患有所暴露”。这充分说明,当前更需要的是“高度重视,增强预见性,及时采取对策”,“一切政策效应有待进一步释放”。而不是有一点成绩就看不到问题,有一点利好就忙于唱赞歌。
证监会一反常态,罕见地在盘中发布三点声明。不过,鼓励上市公司回购和并购重组,引导更多增量中长期资金入市这两条,近期已经谈得很多,一些具体措施也已经开始或正在展开。而“减少交易阻力,增强市场流动性,减少对交易环节的不必要干预”,恰恰正因为语焉不详而不免更加引起市场的关注。那么,究竟应该怎样理解和落实这一条利好呢?在这个问题上能不能真正解放思想,显然不仅是对监管智慧的考验,同时,也是关系到市场能不能由反弹变反转的关键。
不能不看到,目前我们的股市主要还是由茅台等亿元市值大盘股左右着指数。救市,一方面固然还有可能仍然需要借重这些权重大盘股的稳定性和影响力;但另一方面,如果依然不过还是沿袭这种权重大盘股救市的老路,则难免又将重复过去那种一救就活一不救就不死不活的老样子。这显然并不适应“稳中有变”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激发资本市场活力,才是让市场有可能从消极地等待被救转变而为积极奋起自力自救奋发图强的真正出路。就此而言,市场有更多的理由寄望于一切有利于创业创新动能活力激发出来的市场新气象,而不仅仅是茅台们的老树发新芽。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虽然还不能说已经完成了他们的历史使命,而后浪则无疑将有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晴雨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