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过“黑色星期一”的宣泄后,空头能量有所衰弱,昨日A股市场出现自救迹象,不仅油气股集体延续强势,以德新交运为首的“妖股”也直奔涨停,助力上证综指初步企稳。
板块方面呈现喜忧参半的格局。一方面,个股活跃度明显增强。昨天,涨幅超过5%的个股达到88只,达到10%涨幅限制的个股有34只,说明多头已展开积极的自救动作,部分超跌个股开始放量反弹。另一方面,恐慌情绪有所减弱。从成交量来看,昨日沪市量能较周一急剧萎缩两成以上,但仍然超过1000亿元,说明市场恐慌情绪已有初步缓解,部分存量资金已有抄底意愿。
但是,不利的因素也难以回避,例如,医药股再度出现极度分化的走势。其中,健友股份、迈克生物等个股直线冲击跌停板;华海药业更是持续两个跌停,这些信息说明,部分行业基本面的剧变很可能会对相关个股的估值及走势形成强大的重估引导力。目前面临复杂的国际贸易格局及经济政策的调整,部分行业处在剧变的前夕,因此,不排除其他行业也出现类似医药板块式的分化格局。
当前A股市场处于震荡筑底阶段,市场参与者的情绪仍是乍暖还寒,市场心态仍处于草木皆兵的阶段,一旦有风吹草动,立马会产生割肉离场的冲动。因此,当前的市场操作,对个股的质地有着更为苛刻的要求,不仅要有长远的业绩成长作为投资的逻辑,还需要目前的估值与当期的业绩趋势相匹配作为依托。只要出现一个不利因素,就会立马形成个股的“闪崩”,进而对A股市场形成负面的冲击。
总体来看,短线A股市场已经出现多头自救的迹象,预计股指短线会有所企稳,2700点有望成为上证综指的短期底部。但因医药股“闪崩”现象的存在,市场参与者的心态或许会受到一定的冲击,因此在当前的操作中仍不宜过分重仓。在仓位的配置上,也需要进行精细化的研究和判断,一定要寻找既有长期成长逻辑、也有短线股价与业绩相匹配的估值数据作为投资的依据。因此,三季度业绩有望超预期增长的品种仍值得短线跟踪,例如,受益于天然气及石油价格持续上涨的油气股和油服股,包括白酒、调味品、化妆品在内的大消费行业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