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近年非法集资、网络传销、金融诈骗的花样翻新,传统金融监管手段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8月28日,腾讯安全联合实验室与第一财经联合发布《腾讯安全:2018上半年互联网金融安全报告》(下称《报告》),对互联网金融风险态势、风险类型、安全防范技术手段以及金融风险安全方面进行了梳理,并提出建议。
腾讯安全反诈骗实验室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发现涉嫌传销平台3000多家,高风险金融平台1万多家,针对监管部门已经定性的传销、金融诈骗类网站,腾讯安全可对风险实现相关提示。
P2P信用违约风险升高,
风险平台占比达44%
《报告》显示,互联网金融风险态势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非法集资案件数量持续高位攀升,涉案金额超千亿;二是,网络传销活跃参与人数超千万,金融理财类传销成主流模式;三是,P2P网贷信用违约风险升高,风险平台占比达到44%;四是,互联网外汇交易违法嫌疑大,基金与贵金属交易深受影响;五是,非法金融平台投资骗局多,为招揽投资者虚假宣传。
以网贷行业为例,2018年P2P行业大洗牌,据媒体不完全统计,从6月19日至26日仅8天时间内,全国范围至少有42家平台“爆雷”。腾讯灵鲲大数据金融安全平台累计发现P2P网贷机构1万余家,其中存在中高风险的占比约为44%。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协创中心研究员李虹含表示,互联网金融风险是目前最大的金融风险之一。网络借贷业务已逐渐形成传染性风险,防范并化解风险对于防止系统性风险至关重要。
化解P2P网贷平台风险是此轮风险攻坚战的重点难题,但对于地方金融监管而言,目前主要有预警难、识别难、覆盖难三大难题待解。
业内人士表示,大量P2P企业脱离监管,有的打着投资、慈善、区块链等各种幌子组织平台从事非法金融活动。
其次,在穿透识别方面,一些新兴金融企业通过资金池层层嵌套,隐蔽性、欺骗性、危害性都很强。特别是一些非法集资企业股权关系很复杂,账户众多,子公司也达到几十家甚至上百家。“互联网金融跨区域、跨行业经营的特点,传统金融监管模式无法及时定性。”上述人士表示。此外,地方金融监管面临人手不足的监管覆盖难题。
广州市金融局局长邱亿通表示,“与过去不同的是,金融风险通过互联网蔓延,呈现高隐蔽、跨地域和扩散快等特点。金融+互联网的趋势不可阻挡,因此互联网化的管理方法必须跟上。”
监管科技助力网贷风险攻坚
上述人士表示,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在金融监管中的运用可以解决上述难题,提高金融风险的精准识别。
金融业态不断创新,金融监管部门责任也越来越重。根据记者了解,目前已有广州、西安、贵阳、北京、深圳等多个城市的金融局(办)与互金巨头合作,运用监管科技防范新型金融风险。
例如,深圳市金融办联合腾讯部署的灵鲲金融安全大数据平台,运行半年时间已经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