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保持宏观政策稳定;财政金融政策要协同发力,更有效服务实体经济,更有力服务宏观大局;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
那么,何为“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8月24日晚,著名财经专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在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2018年夏季高峰会上表示,积极财政政策除了带有扩张性外,还应发挥自身不可替代的结构优化功能,那才是积极或者更加积极。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求结构优化
对于此次国务院要求“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的背景,在贾康看来,中国经济从2010年的两位数的高速增长状态以来,一路寻求软着陆,基本上形成了L型转换。从2015年下半年到现在,已经有12个季度,中国的宏观经济运行在6.7%~6.9%这个区间。不过,在完成“L型转换”的收官期,今年我国面临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的冲击,使经济遭遇不确定性和新的下行压力,因此必须按照宏观调控所说的“相机抉择”作出政策调整。目前货币政策已由稳健中性转为稳健概念下的“松紧适度”,财政政策也需做到更加积极,要配合货币政策来实施总量扩张。
财政政策存在为扩张度加码的操作空间,一定涉及提高赤字率。对于今年通过走财政的正规程序,做预算调整方案,提高赤字率、加大债务年度发行规模的情况,贾康表示,在年内还看不到这方面的迹象,不过不排除明年和后续年度有必要的话,赤字率可有所提高。
不过,贾康强调,在总量方面提高赤字率还不是积极财政政策的全部,更重要的是要优化结构。贾康认为:“优化结构应该纳入当前中国所讨论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的视角,而且要特别加以强调。因为这个视角正是紧密结合中央反复强调的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线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这个结构的优化就需要区别对待。在解决总量上的问题,即在当下更多解决适当松的问题的同时,要处理好结构优化的问题,这一定是财政要唱主角。”
贾康认为,财政政策不能否认必要时要提高赤字率,提高发债的力度。但是一定要结合着提高赤字率和更多的发债,把资金筹集起来、运用起来的时候,到底怎样合理地区别对待、怎样补短板、怎样去通过结构优化,支撑中国的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在升级版轨道上的发展。由财政政策更积极地去推进结构优化,是财政部门无可替代的、义不容辞的职责。
明年赤字率可考虑提高到3%
那么积极财政政策如何更加积极,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第一是赤字安排方面。贾康认为:“我们可以讨论下一年是不是经过法定的预算程序,适当提高中国的赤字率。今年官方报的是2.6%,我们前两年曾经报3%。有必要的话明年我们至少可以先提高到3%,下一年我觉得是可以考虑的,如果有必要的话,后续年度再提高一点,我觉得也不会有太大的风险,但是一定要审慎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