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股持续走低,8月17日上证综指收于2668点,逼近2016年熔断时期的低点2638点;从交易量上来看,成交持续萎缩。
不过,今年以来,外资机构却在逆市增持,截至7月份,外资机构流入A股的资金1600多亿元,并且外资持股占A股的比例增至5%以上。
外资机构对A股的热情一部分受益于A股加入MSCI。基于追踪MSCI的总资产达13.9万亿美元,6月份2.5%的初始纳入因子预估将为A股市场带来约110亿美元的资金流入。而从外资流入A股的1600多亿资金量来看,外资机构主动配置A股的热情甚高。
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策略分析师高挺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主要的原因在于,外资机构从基本面与估值出发,A股年初至今的几轮下跌已经跌出了一些机会;另一方面,海外机构投资者并不像国内一样切身感受到 A股的流动性冲击,对A股的预期相对而言更为乐观。
加速入场
目前,外资投资A股只有两个通道,一是通过R/QFII(即RQFII和QFII)的通道;第二个是通过沪港通、深港通的北向通道。从这两个渠道来看,外资布局A股的节奏都在加速。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8月16日,沪股通资金流入1158亿元,深股通流入资金863亿元,总计北向资金流入2021亿元,远超港股通的811亿元。从成交额来看,沪股通今年4、5月份以及7月份的成交净买入金额均在200亿元以上,港股通4、5、6月份的成交额也保持在100亿元以上,成交保持活跃。
证监会近日表示,2018年1-7月,境外资金累计净流入A股市场1616亿元。6月以来,外资投资A股的势头并未减弱。6、7两个月,净流入A股市场的境外资金498亿元。
随着外资的持续流入,外资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重亦在加大。海通证券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3月,A股外资持股12016.33亿元,占A股自由流通市值比例为5.39%。其中,R/QFII持股占3.6%,陆股通北上资金持股占1.8%,公募基金和保险在A股中投资总额约为1.9万亿、1.5万亿,占全部A股自由流通市值比重约8.4%、6.7%。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中国A股纳入MSCI,但是流入A股的境外资金比MSCI预估要多。明晟公司近日发布2018年8月指数评估报告,2018年8月31日收盘时将实施中国A股部分纳入明晟MSCI中国指数的第二步,纳入因子从2.5%提升至5%。基于追踪MSCI的总资产达13.9万亿美元,MSCI认为,5%的初始纳入因子预期将为A股市场带来约220亿美元的资金流入,目前只有2.5%的纳入因子只带来约110亿美元的外资。而当下1600多亿元人民币的外资流入,显示境外机构投资者对A股主动配置的需求在增强。
外资私募机构正在积极布局中国市场。基金业协会网站显示,目前已经有桥水、瑞银资管、富达、贝莱德、施罗德、英仕曼、惠理、景顺纵横、路博迈、安本等14家知名外资私募外资机构获得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牌照。截至目前,国内涉及A股市场的外资私募产品已近15只。
另外,从北向资金的持股情况来看,沪股通持股市值最高的依次是贵州茅台、恒瑞医药、中国平安、伊利股份、长江电力等;深股通持股市值最高的依次是美的集团、海康威视、格力电器、五粮液和洋河股份。从板块上来看,北向资金更青睐消费、医药和制造行业,个股资金过去三个月流入最多的也是上述板块。
“抄底”A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