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2018年8月20日起,新一轮第二阶段环保强化督查将启动。这场涉及北方市场约40个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督查的举措,将再度提振北方水泥市场。
8月13日,亚洲水泥发布2018年度中期业绩公告显示,其间公司收益同比增长47%至49.46亿元;股东应占溢利同比增长11.7倍至9.585亿元,每股收益同比增长11.77倍至0.612元。而冀东水泥(000401)披露的半年报也显示,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8亿元,同比增长19.5%;归母净利润5.3亿元,同比增长562.8%,打破连续5年来公司中期业绩亏损局面。自此,已公布业绩的水泥企业中,基本呈现出业绩快速上涨的局面。特别是业务重点位于北方的企业,业绩普遍上涨。
“冀东水泥在京津冀、陕西等地,所属区域在北方地区水泥价格为最高。”8月14日,中国水泥网、中国水泥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郑建辉告诉记者,冀东水泥业绩提升得益于水泥价格上涨带来的毛利率改善。
事实上,在经济整体下行、需求低迷的情况下,冀东、天山、祁连山、宁夏建材等北方水泥个股的股价一路下行,水泥价格也持续动荡。但当前企业盈利表现仍然较好,一些企业通过对产量的控制实现了产品价格和企业业绩的逆势上涨。
长江建材范超团队表示,受益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推进与水泥行业“供给侧改革”的影响,我国水泥和熟料销售价格及营业收入同比增幅明显。
北部逐渐回升
冀东水泥业绩实现5年以来的新突破,是北部水泥行业在形势低迷中逐渐提振的信号。
2017年下半年以来,西北、华北区域水泥产量需求出现了大幅下滑,但水泥价格依旧处于高位。
范超团队指出,这一方面来自于供给的约束加强。环保重压下,2017年以来冬季错峰执行较以往更加严格,而北部则受PPP停工影响最大。2017年前3月西北、华北熟料产量分别同比下降4%、19%,2018年前3月同比下降21%、18%。
环保限产使得北部水泥库存拉低,产能利用率提高,缓解了淡季区域需求下跌带来的供需失衡问题。
另一方面,从行业角度来看,环保限产推进区域格局的优化。环保对熟料产能的约束以及矿山资源的紧缺,使得拥有熟料资源的大企业提升话语权,大幅弱化小企业对行业秩序的影响,为格局优化奠定了基础。
“京津冀市场价格维持相对较高。”郑建辉表示,这受益于环保限产以及金隅冀东的稳价。
此前,西北及华北市场需求持续恶化,范超团队推测,从预期层面及行业基本面两个角度看,区域估值或已触底,北部区域基建修复预期正在不断强化,显露出巨大的弹性空间。
7月3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为水泥行业提供需求提振空间。
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平均城镇化率为58.5%,西北四省区宁夏、青海、新疆、甘肃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率的提升一方面意味着市政建设需求的增多,另一方面地产投资也会随之增加。
“西北地区基建基础弱,道路与市政建设空间大。”郑建辉表示,专项债加快、基建增速等或将使北部区域水泥行业回升。
长江证券研报指出,雄安新区建设有望拉动京津冀市场需求拐点初现,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带来公司外围市场如陕西、内蒙古等市场出现复苏,同时叠加当前基建端的财政宽松政策,判断区域市场需求或将从2018年下半年迎来一定弹性。
华东市场淡季不淡
与北部市场不同,区域性明显的水泥市场中,南方水泥正上演着淡季不淡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