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后几个交易日两市再度回落,沪指“三连阴”后,悲观情绪再度升温。截至收盘,全周上证指数跌幅达到了4.63%。分析人士表示,自3月下旬以来,沪指持续下探,指数一度行至2700点关口下方,如今沪指再度面临2700点关口的考验。不过,客观而言,与此前的2638点相比,当前的估值其实更为合理,短期破位下跌主要是悲观情绪宣泄所致。
当前位置,继续下行的空间已不大,种种迹象表明,估值再度收缩后,筑底特征进一步巩固。
指数探底重组预期升温
上周五,8月3日,两市全面下挫,各主要指数的跌幅均超过1%。
盘面上看,煤炭、石油等少数权重股上涨,家电、酿酒大消费股重挫,海康威视等白马股闪崩频现,创业板指再创新低,创2016年4月以来最大周跌幅。最新数据显示,今年来,沪综指已累计下跌17.14%,7月初曾创下2016年初以来的新低,中小板个股跌幅更大,创业板指更是创下新低。
在这样的背景下,统计数据却显示,今年二季度以来,已有46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实际控制人变更公告,远超往年同期水平,且这一趋势还在加速,仅7月至今,发布“易主”公告的上市公司就多达15家。
不同于2016年下半年“炒壳”行情,新一轮易主颇有几分“无奈”,即股价的持续下探,令部分公司股东面临质押平仓风险,救急无门最终只得选择出售股权,甚至放弃实际控制权。
对于近期实际控制人变更增多的原因,分析人士指出,首先是在当前上市公司的市值处于较低水平,具有较大吸引力,资金方主动收购优质资产;其次则是大股东在股价较高时做了大量的股权质押,随着当前股价大幅下降,质押的股份面临平仓、还款等压力而导致的实控人变更。
但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变更,意味着壳控制权的转移,也预示着未来新资产有望注入,这也给投资者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近日沪深两市部分拟变更实控人的公司,甚至是壳概念股,均表现出超出大盘的强势特征。
分析人士认为,实控人变更的增多,对市场会有一定正面影响。产业资本的进入,一般后续会为上市公司带来优质的资产,可以有效改善上市公司的收入与利润,提升公司的市场估值。
例如近期华塑控股宣布,因公司与湖北省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存在7亿元债务问题,可能导致公司实际控制权发生变更后,其股价反复活跃,短短8个交易日就已6度出现涨停。而据了解,自2002年以来,华塑控股已经连续16年扣非净利润为负,历届控股股东都在调整公司主业方向以期提振业绩。从曾经的建材企业到园林业务、商贸服务、再到如今试图聚焦资源发展的医疗服务业,华塑控股的每一次转身都吸引着市场各方的注意力。
华西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曹雪峰指出,对市场而言,重组有助于提高公司业绩,增加投资题材,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股市弹性。
分析人士指出,当前位置,指数进一步下修的空间已十分有限,不过经过此前反弹的再度下挫表明市场的修复仍难以一蹴而就,短期指数大概率仍会延续震荡磨底格局。从A股估值处于底部区间、上市公司盈利稳定等多个角度来看,A股市场中长期投资价值凸显,投资者不妨把关注点从市场的短期波动中转移出来,立足中长期视野,把握下半年战略配置期的窗口机会。
筑底预期进一步巩固
近期多重因素叠加使得非理性因素集中释放,再度引发市场调整。而回顾7月,从资金和盘面表现上看,总体虽呈现分化,不过,积极因素却也开始显现,筑底特征正进一步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