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资金方面反映的情况来看,7月初,A股快速下压之后出现反弹回升,回升的力度存在明显差异,上证50指数引领反弹,其他指数跟随,月末的回落使得各类指数全月的涨跌幅度不一,呈现分化。沪深两市日均成交3523亿元,与上月基本持平(3470亿元),属低迷状态。月末两融余额8923亿元,较上月继续萎缩270亿元。
从市场整体资金流向来看,市场依旧呈现出资金净流出状态,净流出程度与上月大体相当,因当前成交较为低迷,资金净流出流入均受到限制。而总体上看,当下市场仍属存量资金主导,未见明显增量资金。
从分类指数来看,7月上证50指数反弹明显,月度涨幅2.63%,居各类指数之首;上证指数紧随其后,月度涨幅1.02%;沪深300指数仅微涨0.19%;其余指数均呈现下跌,创业板指跌幅较大,月度跌幅2.83%。上涨主要集中在沪市主板大权重股,而上证50指数中涨幅居前的也主要体现在建筑、金融类股上。
从行业指数来看,29个一级行业中,13个行业7月获得上涨,较上月的行业普跌出现一定的回暖迹象。涨幅居前的行业是:钢铁(10.26%)、建材(7.45%)、银行(7.34%)、建筑(6.46%)、国防军工(5.24%);跌幅居前的行业是:医药(-6.67%)、家电(-6.14%)、纺织服装(-4.36%)、轻工制造(-3.27%)。上涨的行业同样集中在建筑相关的周期行业与金融行业中。
现实层面出发,当前的再度回调表明短期内各路资金仍难对下一阶段市场主线达成全面共识,在调整的震荡期,显然仍有不少投资者对后市主线存有疑虑。
此前中信证券就曾表示,目前从总体估值来看A股已经可比于历史上的几个大底,而且利润增速比当时还高,不过整体法计算估值低且整体利润增速比对应历史估值底部时点高并不等于真的比当时便宜,评价市场整体估值是贵还是便宜,最主要取决于投资者最想买的优质品种贵还是便宜,不取决于劣质品种向下调整了多少,拉低了多少估值。
遵循这一逻辑,市场人士强调,本轮下跌不一样的地方在于,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认可,市场这一轮的优劣分化可能是历史性的,有一批股票可能再也爬不起来。当前,在面临高度外部不确定的情形时,资金无非就是持续抱团细分领域,短期涨多了、估值偏高了,市场就先主线散乱然后低迷调整;估值调整到位了,市场就迎来新一波上行。
静待做多窗口打开
分析人士指出,在存量格局较难彻底扭转的背景下,投资者信心的巩固与恢复显然并非朝夕之间的工夫。回升之路虽有反复,不过,对于后市也不应过分悲观。当前经济增长依旧具备韧性,市场估值也仍在历史上相对较为悲观时期相若的水平。综合来看,当前位置市场中机会还是略大于风险,静待好转催化,紧紧围绕盈利增长进行选股,注重业绩和估值的匹配性,长期投资机会仍不缺乏。
国开证券指出,当下市场仍处于箱体反弹行情中,内部环境悲观预期缓解,外部复杂环境依旧。策略上建议精选优质个股和具备催化因素的板块,以中低仓位谨慎操作。可以谨慎关注银行、建筑、钢铁、煤炭等行业的低PE破净股,此外食品饮料、零售行业也有一定投资机会,市场中仍有不少2018年利润预计增长30%而当前PE不足20倍的公司。
针对当下行情的性质和前景,海通证券表示,其在7月8日的策略周报《反弹窗口期》中提出A股的跌幅已经很可观,而估值已接近历史底部,国内货币政策逐渐微调,短期进入反弹窗口期。借鉴A股历史上的四次反弹行情:2010年、2012年、2013年和2016年,后续反弹为2-4个月,幅度大致为15-25%。从上述角度出发,海通证券认为,当下的反弹还未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