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行业表现的分布情况来看,成长股是短期反弹的领头羊,周期股是中期反弹的佼佼者。观察底部区域形成后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以及半年内各行业的涨跌幅情况可以看到,成长类行业的传媒、计算机、通信等,与周期类行业的电气设备、建筑材料、有色金属等,在底部区域形成后的各个阶段涨幅均位居前列。其中,传媒行业在四个阶段的涨幅分别为15%、23%、35%和33%,计算机行业的涨幅分别为9%、20%、26%和34%,电气设备行业的涨幅分别为10%、21%、30%和43%,有色金属行业的涨幅分别为8%、13%、22%和42%,建筑材料行业的涨幅分别为11%、15%、27%和41%。显然,成长类行业短期反弹势头更猛,而周期类行业中期反弹势能更加持久。此外,休闲服务与农林牧渔行业虽然涨幅不大,但几乎每次都位于前十大反弹行业之列,中期均能取得不错的收益——休闲服务行业在底部区域形成后的半年内涨幅为32%,农林牧渔行业涨幅为26%。
超跌股在市场反弹阶段表现更好
按照之前四次底部区域全部A股的市值、估值以及前期下跌幅度情况对相关个股进行分类,以此来观察不同类别个股的反弹情况。
市值越小,个股反弹力度越大:将个股市值从小到大分为1000亿元六个组别,我们发现,在三次底部区域都呈现出市值越小反弹幅度越大的规律,比如<50亿元组别在底部区域形成后的半年内累计涨幅分别为100%、24%、36%。
0到20xPE的个股表现相对较弱:将个股估值从低到高分为80x六个组别,我们发现,除了0到20x组别的表现相对弱于其他组别外,个股涨跌跟PE高低的关系并不大。
超跌股在市场底部形成后的反弹阶段有较好机会:根据底部区域形成之前3个月的表现,将个股跌幅从高到低分为跌幅前10%、10%到20%、20%到40%、40%到60%、60%到80%以及80%到100%六个组别,可以发现,跌幅前10%、10%到20%这两个组别在市场反弹过程中的表现最好,即之前跌幅居前个股之后的反弹幅度也较大。跌幅前10%组别在底部区域形成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和半年内的平均反弹幅度为3.5%、11.7%、22.4%和34%,10%到20%组别的平均反弹幅度为5.3%、12.2%、23.3%和36.3%。
综合来看,在市场底部区域形成后的反弹阶段,建议关注前期超跌成长股以及周期板块中的价值龙头,金融和地产板块依然是中期市场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