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沪指今日缩量震荡,收盘小幅下跌0.23%,收报2831.18点,依然坚守在2800点上方。两市合计成交仅有3660亿元,行业板块涨跌互现。
从周K线上看,沪指终结了此前的七连阴,本周上涨3.06%,创两年来最大周涨幅。
超跌反弹买啥好?
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从A股的历史走势来看,在前期出现大幅度调整的情况下,股市往往会在较短时间内出现快速的大跌反弹。国信证券研究指出,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A股大致出现过八次大跌反弹,反弹的时间在1个月到2个月左右,指数上涨的幅度平均在17%左右。
从行业分布来看,历次大跌反弹中涨幅较大的行业并没有太明显的一致规律。例如,2008年四万亿政策后建材等基金板块表现较好,2012年底因为PMI好转经济复苏国防军工和汽车板块涨幅领先,2013年钱荒之后是传媒股反弹力度最大等等。
若统计各行业历次超跌反弹后的平均涨幅表现,建筑材料、汽车、传媒、计算机和电气设备行业排名居前,平均涨幅超过25%,而有防御型行业标签的食品饮料和公用事业板块则表现相对靠后,钢铁和采掘行业由于处在不景气周期,同样反弹低迷。
若观察最近2次的市场触底回升情况,则非银金融、计算机、汽车和休闲服务行业涨幅领先。
同时,结合上市公司财务指标数据,国信证券指出,根据市值分组表现,小盘股在反弹阶段的涨幅要优于市值较大的公司,其涨幅均值的差距约在10%左右。
不过,上市公司盈利表现(ROE指标)及估值情况(PE、PB指标)与反弹阶段的股价表现并无明显相关性,可见资金偏好和买入力量对股价的影响更为显著。此外,超跌反弹时期市场通常会出现明显的反转效应,短时间内下跌越多的组合反弹力度也越大。
A股估值处于底部
新华社本周刊文直指A股估值处于历史底部,上证综指、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市盈率分别约12倍、20倍、39倍。很多传统行业、周期性行业估值已处于历史底部,风险收益比显著提升。优质企业上行空间远远大于市场下行风险。
而在此之前,上交所和深交所就已表示A股估值优势的显现。
上交所披露数据称,截至7月6日,上证综指市盈率为13.1倍,与2638点时水平基本持平,如若考虑盈利增长水平,则价格水平已低于2638点之时;市盈率中位数为28.2倍,与2014年7月上一轮牛市初期时的水平基本一致,并接近2013年6月时水平。
与国际市场对比,代表沪市大盘蓝筹股的上证50指数整体市盈率9.9倍,在全球范围处于偏低水平,明显低于美国市场大盘股指数。
破净情况方面,上交所表示,沪市有超过160家上市公司最新收盘价低于每股净资产价格,为200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截止7月12日收盘数据显示,沪深两市仍有247家上市公司股价处于破净状态。
深交所上周也公开表示,深市上市公司上半年整体业绩稳步增长,转型升级取得积极成效,市场具备稳健运行基础。
不管是出于稳定股价的目的,还是看好下跌后的自家股票价值,今年以来,尤其是近两个月,沪深两市不少上市公司发布了股份回购、大股东增持等公告。从沪深交易所近日的表态看,也明确支持依法合规的回购增持。
“抄底”资金往哪里去?
从行业资金流向来看,上周五至昨日收盘,电子行业获得明显青睐,期间主力净流入资金达到34.9亿元,紧随其后的是家用电器、食品饮料、钢铁和非银金融行业,主力净流入也均超过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