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高速增长,给上下游产业链带来成长机会。业内人士认为,2018年下半年,汽车的高端化进程需求将带动资源端、材料端重回较强景气度。此外,受益于国内消费类车型和海外电池产业链输血,电池材料企业的盈利能力将得到改善,分化后进入海外产业链的企业盈利确定性强。
高端化周期开启
随着双积分政策的切换和供给端快速改善,中国和全球新能源汽车高端化进程正在加速推进。
2018年是新能源汽车的产品大年。今年以来,如北汽EU5、比亚迪秦EV450和宋EV400、上汽荣威Ei5、吉利帝豪EV450等纷纷亮相,纯电动汽车工况续航里程普遍在300km甚至400km以上。
2018年政策面加强了对A级车型的补贴支持,补贴额度不降反增。根据目前的市场反馈和车厂车型计划来看,400km以上的A级纯电动汽车将是2018年下半年各车企的主要竞争舞台,代表车型如长安逸动EV460、江淮iEVA50、北汽新能源ET400等。
从新能源推广车型目录看,市场正在从以A00级为主向以A0级和A级为主转变:2018年上半年多批目录各车型车长总均值达到4160mm,而去年同期的数据是3973mm。
此外,由于合资车型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也在持续提升,加之补贴力度相对较大,且内外饰持续升级,这些品牌车型的上市将掀起新一轮消费升级,刺激更多消费者尤其是限购城市的消费者选择A级新能源汽车。
长江证券预计,2018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有望达到108万辆,同比增速为36%。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量80万辆,同比增长45%;新能源客车10万辆,同比增速15%;纯电动专用车销售18万辆,同比增速17%。
“下半年全新A0和A级车将加速投放,继续刺激新需求。新能源乘用车的高端化进程加速将带来高端产业链需求快速放量,产业链公司将进入供不应求阶段。2019年真正全新平台的电动汽车开始大规模推向市场,所以今年下半年开启的高端周期将会成为未来五年的长周期景气。”天风证券分析师邓学表示。
动力电池企业分化明显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大增,动力电池产量同比大幅增长,动力电池逐步成为锂电池产业增长的主导力量。东吴证券预计,2018年动力电池装机电量有望达到46GWh,同比增长30%。
高端产能紧张待建,低端产能正面临快速出局。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表示,“小型低水平的动力电池企业正在竞争中被淘汰。”他同时指出,“中国动力电池配套企业已经从2015年的大约150家降到了2017年的100家左右,1/3的企业已经被淘汰出局。”
目前,动力电池行业龙头效应已经凸显。宁德时代、比亚迪处于第一梯队,占据50%的市场份额;国轩高科、孚能科技、比克、力神电池位于第二梯队,占据近25%的市场份额,其他25%市场份额由其他电池厂商争夺。
“动力电池剧透寡头垄断的格局,使其对上游材料供应商和下游整车厂获得很强的话语权,可以很好的将整车厂的降价压力转移给材料供应商,保证盈利。”一位动力电池企业高管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