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6月19日上证综指跌破3000点整数关口之后,众多上市公司掀起一轮护盘潮。其中护盘的手法多种多样,除了常见的增持手法外,多公司也祭出回购股票、提前终止减持计划等护盘招数。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系列手段均是上市公司方面维护股价稳定的举措,但由于企业情况不同,在推出相关消息后,不同公司面临着不同的命运。
增持接力赛持续上演
面对大盘的非理性下跌,A股多家上市公司股价受挫。为了维护股价的稳定,近期上市公司上演了增持接力赛。
自6月19日以来,截至6月27日,6个交易日内已经有数百家上市公司大股东、实控人或董监高宣布增持计划或增持行为。而据北京商报记者统计,仅在6月19日晚间,就有包括荣丰控股、新朋股份、中储股份、三棵树、国风塑业、山鹰纸业等近10家公司的控股股东、实控人抛出了增持计划。其中新朋股份董事长、控股股东、实控人宋琳计划未来3个月内增持不超过1000万元。中储股份控股股东中储集团于6月19日已增持约573.28万股,约占总股本0.26%。中储集团拟在未来6个月内继续增持,累计增持比例不超总股本2%。
数据显示,仅6月20日,A股就有30多家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实控人等从二级市场买入股票。据不完全统计,6月19日-21日期间,公布增持进展的上市公司数量已经超过100家,其中重要股东通过二级市场买入股票的金额超过10亿元。
上市公司增持潮持续涌动,仅6月27日就有逾2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重要股东的增持计划和增持行为。在众多公司的增持计划中,拟增持金额在千万元级别的占大多数,而增持比例一般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或3%。而拟增持规模逾亿元的上市公司数量,也正在不断增加之中。诸如,中国铝业控股股东中铝集团计划未来12个月内增持公司股份4亿-10亿元。
上市公司员工也成为护盘大军中的一员。诸如,天邦股份210名核心员工在6月19日-21日3个交易日内合计增持公司股份约212.64万股。
回购、终止减持齐上阵
股价出现较大波动,上市公司普遍认为目前股价不能正确反映公司价值,而多家上市公司也纷纷祭出股票回购、终止减持甚至是实控人“兜底式”增持的护盘大招。
有数据显示,6月19日以来已经有41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实施回购股份或计划回购股份,而去年同期宣称回购股份的上市公司仅11家。华业资本、天音控股、德展健康等上市公司均发布股份回购预案。6月20日华业资本除了披露公司控股股东、股东的增持计划外,还抛出一份股票回购计划。具体来看,华业资本拟以自有资金回购股票,此次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5亿元,不超过10亿元,回购股份价格不超过10元/股。天音控股也计划斥资2亿-5亿元用于回购公司股份,回购价格不超过10元/股。恒宝股份也决定用自有资金,拟以不超过7.2元/股的价格回购股份,回购金额为1亿-2亿元。此外,劲嘉股份、梦网集团等上市公司近期已经实施了部分回购计划。
同时,一些上市公司高管或大股东纷纷终止原减持计划。诸如,金晶科技6月20日发布公告称,6月19日,公司收到王刚、曹庭发等7名董事、高管《关于提前终止减持计划并承诺未来一年内不减持的告知函》,决定提前终止此次减持计划。无独有偶,辉隆股份董事李锐也决定提前终止股份减持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