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挂牌公司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往往意味着其经营基本面可能出现风险,投资者应充分警惕。”新三板智库联合创始人、中山大学教授罗党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如果严格按照A股公司的审计标准,新三板“非标”年报数量应该不止这些。投资者要高度重视挂牌公司年报的质量,避免“踩雷”。
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发现,在年报被出具“非标”意见的361家挂牌公司中,多数公司经营基本面出现明显恶化的迹象。以金泰得为例,公司自2012年开始业绩下滑,净利润从900多万元下滑至280万元;2013年-2016年,金泰得连续亏损,亏损额从516万元增至855万元,最严重时亏损1200多万元。
在前述361家挂牌企业中,21家公司2017年会计期末已资不抵债,被ST警示;超过200余家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被主办券商提示经营风险;近9成企业在上一个报告期亏损。
申万宏源新三板首席分析师刘靖认为,“非标”意见提及最多的问题是可持续经营能力,连续亏损、订单下滑、生产停工等问题暴露。新三板企业中存在大量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弱,部分公司存在经营不确定性属于正常情况,而审计意见能起到提示作用。另外,这些企业可能在银行信贷方面受到较大影响。
南山京石资本创始合伙人周运南表示,新三板企业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对企业而言影响负面,企业在二级市场的交易以及一级市场的定增都会受到影响。同时,表明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财务真实性和法律事项等方面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部分被出具“非标”意见年报的公司可能存在违法违规行为。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东律师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审计意见主要反映被审计者的持续经营能力,并不必然与被审计公司的合规经营情况挂钩。但根据《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管指引》等关于挂牌公司信息披露的要求,审计师出具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可能因被审计企业不配合,导致审计师无法取得充分和适当的审计证据,审计范围受限,审计工作无法开展。从这个层面上看,有的企业可能涉嫌违反相关业务规则,导致披露信息遗漏或存在瑕疵,或未及时披露等情形。
从严审计成趋势
对于“非标”年报数量明显增多的情况,业内人士认为,审计趋严有助于肃清新三板市场乱象,避免劣币驱逐良币,有利于新三板长期稳定发展。
“2016年以来,新三板监管持续从严,很多方面直接参照上市公司标准。”周运南表示,会计审核标准趋严,是保护投资者的重要基础。
2017年6月,证监会下发《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6号——新三板挂牌公司审计》(简称《风险提示》),督促会计师事务所归位尽责,提高挂牌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风险提示》指出,由于新三板挂牌备案速度快、公司存量基数大,部分会计师事务所为了抢占市场,只重视业务承揽而忽视了业务质量控制,导致审计质量控制不到位,执业质量偏低。证监会要求会计师事务所遵照相关准则,提高新三板挂牌公司审计项目质量控制。
“监管要求越来越严。比如,从今年开始深圳注协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对所出的会计业务报告进行防伪报备。”前述某大型会计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需要上交的材料更多,有时还需要管理层出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