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天地 > 大盘分析 > 市场新闻 > 正文
A股上市公司进入年报密集披露期 谨防财务造假
2018-4-29 10:31:07 作者:jincvip  次阅读 分享到:

当前,A股上市公司进入年报密集披露期。作为投资者了解上市公司的指南针,财务报表集中反映了上市公司的盈利状况、现金流、偿债能力等指标,是投资者选择购买A股标的的重要参考。然而,近年来A股市场不断上演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事件,给价值投资蒙上了阴影。这些财务造假行为对投资者造成了误导,极大地损害了其合法权益,值得广大投资者提高警惕。

财务造假套路深

纵观国内外,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犹如“地雷”,充斥于几乎所有的资本市场,即便是资本市场相对成熟的美国也不例外。1999年至2002年4年间,美国市场曝出大量财务造假案件,给投资者造成了巨大损失。2011年,中概股造假案件频发,多家中概股因财务造假在美国证券交易所停牌或被勒令退市。

近年来,A股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频发,给资本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统计2013年至2017年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发现,5年间共有59家上市公司牵涉财务造假,平均每年近12家被罚。在过去的2017年,共有雅百特、九好集团、山东墨龙、尔康制药等11家上市公司因财务造假收到证监会发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以2017年12月份证监会公布查处的雅百特财务造假案为例:该公司于2015年至2016年9月份通过虚构巴基斯坦旁遮普省木尔坦公交工程项目、虚构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等手段,累计虚增营业收入达5.8亿元,虚增利润约2.6亿元,其中2015年虚增利润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达73%,2016年前三季度虚增利润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约20%。上述虚假财务数据通过雅百特2015年年报、2016年半年报及三季报公布,已构成信息披露违法。最终,雅百特因以虚构海外工程项目和国内外建材贸易的方式虚增业务收入,粉饰财务报表,被证监会顶格处罚。

虚构海外工程项目和国内外贸易方式虚增业务收入是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惯用伎俩之一。据申万宏源证券分析师曹春晓介绍,回顾国内外造假案例,常见的财务造假手段包括:虚增交易,即通过伪造销售合同、销售发票等原始单据,编制虚假代销清单,虚构交易,并形成虚假收入和利润;虚增资产,其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对一些已经没有利用价值的项目不予注销;提前确认收入,虚增收入,未销售出去的商品或劳务,提前确认销售收入;利用过渡性科目,调节利润,调整跨期费用,将一些已实际发生的费用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待处理财产损失、其他应收款等项目入账,不按照相关准则要求计入当期损益;隐瞒或不及时披露重大事项,母子公司之间的关联方交易。母子公司之间往往利用不公允的市场价格,高买低卖,以此来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资产、债务重组上市公司常常利用其母子公司实行资产或债务重组,将自己的不良资产转让给关联公司,母子公司将优良资产输送给上市公司,从而达到输血目的。

擦亮双眼识别真相

对投资者来说,了解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发生的原因、造假企业的套路,学会利用财报分析规避造假标的,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相关内容:
统计发现*ST上普、ST众合和*ST华泽共三家A股上市公司或因连续三年净利润为负面临暂停上...
2018-4-29 10:30:06
为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的决策部署和《国务院...
2018-4-29 10:28:29
全国股转公司数据显示,截至29日,新三板市场已有11382家挂牌企业,总股本6575.38亿股,其...
2018-4-29 10:27:19
来自国务院国资委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我国中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连续3个月保持增长...
2018-4-29 10:26:27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快速发展,一些不规范行为也随之产生。有些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为了达到获...
2018-4-29 10:25:35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免责条款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用户服务 
免责声明: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Copyright 2011, Hubei Smart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400-690-9926 E-MAIL:mbl516@163.com 鄂ICP备12014895号-3 鄂公网安备42282209000026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