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般而言,毛利率和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是投资者分辨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主要指标。鹏元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研究发展部研究员高慧珂表示,毛利率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财务反映,且相较于净利润等,毛利率最适合与同行业公司比较。除非外部环境发生重大改变,公司的毛利率一般会表现出以下特征。纵向来看,公司的毛利率一般比较稳定,不会有大的波动;横向来看,公司的毛利率与可比对象或行业平均值相差幅度不大,也较少会远远高于可比对象或同行业的平均水平。所以,毛利率忽高忽低的企业,特别是那些毛利率远高于可比对象或同行业平均水平的企业,存在财务造假的可能性很高。
对上市公司来说,虚增收入的直观结果就是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较高。需要提醒投资者的是,即使在一个快速发展的市场,行业领先的公司业绩增长其实也是在行业增长速度的一定范围内,一般不会太过离谱。因此,如果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与可比对象或行业趋势、平均水平偏离较大,通常就是财务粉饰的信号。
除了报表项目纵向、横向比较外,投资者也应该关注查询报表科目以外的信息。“如果上市公司存在多次主动变更审计机构、海外业务比重占比较大、董监高频频离职或变动、多次变更业绩预告、频繁并购以及被监管层发放问询函、监管函等情形,其存在财务造假的可能性较大,投资者一定要小心谨慎。”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副教授张永冀说。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是财务造假的多发地,既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也一直是市场监管的重点。上交所相关负责人提醒投资者,随着近年来并购重组数量增加,有的上市公司承诺业绩出现“水涨船高”的情况,但重组标的资产后期很可能达不到承诺的业绩。对此,有人就开始“动脑筋”“想办法”,粉饰业绩、虚假披露,对于这些违规行为投资者需要格外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