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业板风云再起。从2月7日至4月4日,创业板指数累计涨幅接近15%。白马蓝筹则相对弱势。分析人士指出,目前机构资金正在从白马蓝筹向中小创等成长板块调仓换股。创业板公司内生增速回升,商誉减值的负面效应好于预期,多重因素支撑创业板复苏。短期来看,创业板经过近期的强劲反弹后,接近前期筹码密集区,上方压力有所显现,预计短期内将有一个回踩的过程。当前,新经济受到更多关注,作为新经济代表的创业板有望获得更多机会。
创业板强劲反弹
2015年以来,创业板指数曾长期延续下行态势。今年2月7日,创业板指数跌至1571.47点,创近3年新低,较2015年高位下跌近54%。2月7日后,创业板指数强劲反弹。在剔除1月以来上市的新股后,710只创业板股票中有638只实现上涨,占比89.85%。其中,6只个股实现100%以上的涨幅,56只个股实现50%以上的涨幅。
“创业板这段时间的上涨可以说在预料之中,毕竟这一板块近几年一直处于杀跌状态。最近监管部门大力支持新经济‘独角兽’企业上市,对创业板尤其是其中科创板块的提振作用十分明显。”深圳一位私募人士表示。
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认为,回顾2月初以来创业板的上涨,与创业板的公司业绩并无太大关系。目前推动创业板公司等成长股的力量主要有两股:一是机构投资者调仓带来的结构性增量资金,资金从此前的价值蓝筹流入成长股。通过对比最近几次创业板大涨后基金净值的平均变化情况,可以发现偏股型基金净值变动与创业板指数涨跌幅的相关性逐渐提升。二是政策的支持,有关部门鼓励BAJT等“独角兽”企业登陆A股,对市场风格转变和风险偏好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成长风格迎大考
虽然成长风格逐渐显露,但创业板短期的快速上涨,令市场存在一定调整压力。在清明节前的最后两个交易日,创业板指数的跌幅分别达1.46%和1.9%。
天风证券策略分析师徐彪表示,中期来看,成长风格的延续还有赖业绩的支撑。相对业绩的变化是决定风格的一个关键变量。业内人士分析,4月成长风格将迎来大考,不排除短期调整。目前市场处于一季报的重要窗口期,是验证业绩相对变化的关键阶段。
根据已披露的一季报预告数据,创业板公司多项数据略差于主板,略好于中小板。据安信证券统计,截至4月6日8时,沪深两市共有765家上市公司发布一季度业绩预告。从已披露的业绩预告看,一季度业绩情况总体向好,除中小企业板外,各板块预喜率均超过60%,其中主板预喜率为94.29%,创业板预喜率为80.32%,中小板预喜率为56.43%。从利润分布的情况来看,创业板公司中,预告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速在50%以上的公司占比47.98%;主板上市公司中,预告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速超过100%的公司占比42.86%。
安信证券认为,一季度创业板公司业绩并不悲观。从历史看,创业板公司一季度业绩大多不差。此外,会计准则规定,上市公司至少在每年年度终了对因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进行减值测试。若发生商誉减值,多体现在年报上,少量体现在中报,体现在一季报的概率很低。此外,对赌协议中的承诺报告期一般都在年末,一季报不会披露业绩承诺的完成情况,商誉减持和业绩承诺披露对创业板公司一季度的业绩影响不大。
多空尚存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