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四月份的到来,两市年报披露也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与此同时,也不断有新的业绩地雷出现,时刻给我们敲响警钟。
最新的一个例子来自于上海莱士。上海莱士是一家生产和销售血液制品、疫苗、诊断试剂及检测技术器具和检测技术并提供检测服务的公司,其高达近1000亿的市值尤为引人关注。然而,近两年该公司被屡屡提及却不是因为它的主业,而是因为这家公司的“炒股业绩”。
相信有不少投资者还记得上海莱士前几年炒股大赚的例子。2015年和2016年的两年时间,上海莱士的净利润中非经常性损益占比都在50%左右。其中绝大部分为投资股票收益,分别高达8.75亿元、8.29亿元。也正是因此,上海莱士一度被称为A股中最会炒股的上市公司。
然而,时间来到2018年却风云突变,在上海莱士刚刚公布的2018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中,提到2018年1-3月风险投资产生损失近9亿元,或导致一季度净利润预亏6.53-7.19亿元。
可见,即使“最会炒股”的上市公司也有亏损的时候。同时,这也提醒了我们,对于一些持有股票等风险金融资产过多的上市公司需要倍加警惕,以防踩雷。对此,挖宝君也总结了这些可能是“天使”但更可能是“魔鬼”的上市公司,我们以去年三季度的财务数据为基础,根据“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占流动资产总额百分比“来反映上市公司是否持有过多的风险金融资产,并将占比居前的公司列于下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