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开始,随着塔尖企业纷纷IPO以及市场诸多问题未能妥善化解,新三板市场进入了“失速”发展阶段。进入2018年,市场规模更是出现了负增长的局面。
但如今企业终止IPO进程或是主动撤回IPO材料意味着大部分优质的头部企业将回流,新三板市场或又将进入新的阶段。
首先,IPO集邮策略将在这一过程中受到重创。IPO审核常态化开始之后,新三板市场出现了IPO集邮策略,即市场投资者追捧拟IPO企业标的,随着2017年超过20家新三板企业完成上市,这一策略也被认为是新三板市场唯一确定的机会。
但随着不符合标准企业的大幅撤回,IPO审核通道一再收窄,IPO集邮概念面临覆灭。
“IPO终止审查的新三板企业股票一旦复牌,对于那些曾经流动性较好,投资者‘集邮’炒作的股票来说就是灾难,已有11家复牌股在头两个交易日股价被腰斩,森达电气和迈奇化学股价更是腰斩后再遭腰斩。”彭海指出。
集邮策略遭遇的变化意味着新三板市场投资逻辑正在悄然改变,目前的局面下,原有预备板的考量已经不适用,市场仍需找到新逻辑。
部分市场人士认为,面对拟IPO企业回流的情形,进一步推进市场改革,尤其是再分层变得十分必要,而这种改变的潜台词是希望新三板市场能够借此机会走向独立市场。
“通常来说,能够真正报材料进行IPO的企业算是新三板市场里的优质企业,这些企业回流给了新三板市场稳定塔尖企业的机会,这是非常好的进一步推进再分层改革的窗口期,用精选层结合连续竞价甚至是公开发行等政策再造市场内生的吸引力,从而重新塑造市场逻辑。”泽浩投资的投资总监曹刚讲道。
华南地区一家大型券商新三板部门的负责人3月22日对记者表示:“IPO退出变得艰难,但企业还是需要找到进一步证券化的路径,投资机构也需要找到新的退出通道。如果新三板市场能够独立的让企业和投资者机构在这个市场里找到合适的定位,新三板市场或将真正走向独立市场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