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过,另有业内人士指出,虽然在MSCI指数中价值股显然占到相当比例,但随着全球市场中价值、成长界限的日益模糊,以往那种外资只买价值股的认识并不正确,外资可能不会被动地给价格已然不低的部分价值股“抬轿子”,更可能的是去主动发掘一些新的具有高成长属性的题材。不少机构也表示,随着A股正式“入摩”,未来将以价值股作为底仓,同时重点关注部分高成长个股。
事实上,MSCI中国指数(科技股权重较高)近年来跑赢沪深300指数(金融股权重较高),中国并不是唯一一个出现如此转变的国家。以韩国股市的经验为例,上世纪80年代以来,韩国股市十年十倍股(tenbager)的爆发具有3个较为明显的阶段:在转型迹象开始出现时,由于资本市场建设尚未完善、投资机会相对不足等因素,tenbager的爆发较少,且主要集中在消费品、工业和传统材料等传统领域;在经济改革以后,tenbager具有集中式的爆发,这在各个行业均有体现;而经济体已完成转型换挡,进入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时,健康医疗和互联网科技等新兴行业涌现出较多的tenbager,同时消费品、工业等传统行业也持续了平稳的发展。韩国在转型换挡期的经济特征与背景与中国比较相似,在当前中国经济换挡的背景下,关注韩国在转型期间的投资机会对中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借鉴意义。
知情人士透露,在6月份正式纳入MSCI前,海外相关基金可能会提前配置,而当前北向资金的动向是跟踪海外资金配置的一个重要指标。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A股纳入MSCI日期的日益临近,外资借道沪股通、深股通北上吸筹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从今年以来,北向资金的加仓偏好来看,成长股已逐渐受到外资重视,多只中小创个股近期登上深股通成交活跃股榜单。从近3个月的趋势来看,海康威视始终是北向资金最为关注的标的,此外,大族激光今年以来21次登上十大成交活跃股榜单,近3个月合计实现净买入16.90亿元;三花智控6次登上十大成交活跃股榜单,近3个月合计实现净买入11.58亿元;上述3只个股股价今年以来全部录得上涨。
“审美”和走势内外渐同
随着A股国际化步伐的加快,不可避免地将与国际市场的全方位接轨。最明显的就是在走势上越发一致,而背后的逻辑则是“审美”偏好的趋同。
以韩国KOSPI指数为例,20世纪80年代,韩国KOSPI指数与标普500指数的相关性仅为12.1%。上个世纪90年代相关性提升到15.0%,在“入摩”后进入本世纪二者相关性进一步上升至60%以上。正是由于外资在全球大类资产配置的视角下全球配置资产,而当外资在本国占比提升至一定程度时,外资的进出必然使得本国股市与全球股市的相关性上升。分析人士表示,从趋势来看,随着“入摩”正式进入倒计时,A股也将不可避免经历这一过程。
上月初,在全球权益市场齐跌的背景下,A股同样也出现了幅度不小的回调。其后在全球市场的反弹中A股同样走出了一段超跌反弹的行情。不过,在此轮的反弹中,A股的反攻主力却已由此前的上证50变成了创业板。上周在两市调整压力的背景下,创业板周涨幅达到了6.18%,而同期上证指数却出现了1.05%的跌幅,中小创走出了一轮独立行情。这其中,市场看多做多成长股的热情可谓是“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