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近春节,成都战旗村年味渐浓。高国英从村里领了年底分红。问她年收入多少,她笑着说,不方便透露,不过能透露一点——自家客栈生意最好的几个月每月能有七八千元的收入。
高国英和老伴、儿子都是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流转土地每月有1200元收入。
“制度创新,让村民的日子过得‘更滋润’。”战旗村党总支书记高德敏说。
近年来,承载了多项“三农”改革试点的成都,依靠制度创新,不断释放乡村振兴的动能,逐渐走出了一条城乡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在战旗村,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给村民带来了滚滚财源。
距战旗村20多公里的成都温江区万春镇天乡路社区,同样因探索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而快速发展。到2017年底,天乡路社区集体资产已达6500余万元,天乡路股份经济合作社成员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万元。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在成都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成都市农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成都市已全面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等“六权”确权,正深化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农业生产设施所有权等“新五权”确权,已累计发放各类农村产权证书近900万本,全市“新五权”颁证率达99.9%。
在全面确权基础上,成都深化“三权分置”改革,引导农户采取出租、入股、托管等形式,规范有序流转土地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2017年,全市土地流转面积485.4万亩,规模经营率达60.8%。
最近,成都正在酝酿将全面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内容纳入今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要点。
随着改革不断深化,成都农村将得到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