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宏观分析师表示,今年不同银行、不同区域的信贷投放情况,可能会有较大的差异。个贷方面,尤其是住房贷款收缩是大概率事件;贷款增量或主要来自企业端,且大行信贷投放占比可能进一步提高。
尽管有银行人士、实体企业反映贷款越来越难办,但市场预测1月份的新增信贷数据可能再创新高,达到天量的2.8万亿左右。而去年、前年同期规模分别为2.03万亿和2.51万亿。
随着资金利率节节上行,市场上呼吁额度紧张不绝于耳,此前对1月新增信贷规模预测相对保守,约在2万亿以上。而近日,几大券商在研报中预测的1月新增贷款规模均超2.5万亿,其中中金预测超过2.7万亿,华泰宏观预测超过2.8万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中发现,市场目前对1月新增信贷2.7-2.8万亿规模的预测较为认同。而如此大规模的新增信贷为何却仍供不应求?
额度依然紧张
某大行信贷业务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从今年业务开展的情况看,比去年的新增量会多一些,但不会太多。不过,虽然市场整体的额度在增加,但目前的新增规模,距离市场实际需要的资金规模,仍相差甚远。
究其原因,该人士认为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发债的增量在减少,如北京市去年有四五千亿的贷款,是公司债和银行间债券转到表内;二是全国很多地区新增的疏解类、改造类项目需求非常大;三是对资管新规的预期,对于资金是否存续有一定影响。但该人士认为,资管新规对于表内贷款额度的影响并不明显,额度紧张主要由前两个原因造成。
华南某农商行信贷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就其个人看法,1月新增信贷规模2.7万亿较为可信。他指出,严监管政策就是要驱使银行资金“脱虚向实”,严监管导致理财、通道类业务减少,导致银行内的资金没有去处,就会投向信贷。
某券商宏观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从与各大行的交流和调研情况看,1月新增信贷量肯定是不少的,但能否达到预期的2.8万亿暂难判断。市场普遍反映的额度偏紧并不一定是银行整体放贷规模收缩了,而有可能是央行窗口指导的结果。比如如果银行实际放贷速度较快,受到窗口指导约束,所以额度偏紧。
住房贷款大概率收缩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许多中小银行和大行不同区域的分支行所反映的“额度偏紧”,并非只是相对于需求的感受,而是实际反映到数据上的缩量。
华南某股份行二级分行个贷业务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今年初分配的额度较往年大幅减少。2017年1月该行个贷业务新增规模在1.2亿,而今年1月只新增2000万左右,显著缩量。
某大行南部某省分行信贷业务人士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虽然全行层面的贷款规模稳步增加,但从部分区域分行层面看,较去年是收缩的。
对此,前述宏观分析师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今年不同银行、不同区域的信贷投放情况,可能会有较大的差异。个贷方面,尤其是住房贷款收缩是大概率事件,房地产市场景气程度和去年不能相比。今年贷款增量或主要来自企业端,且大行信贷投放占比可能会进一步提高,中小行普遍比较缺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