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一届发审委2017年10月份上任以来,IPO审核严把入口关已成为常态。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已有23家公司的IPO申请被否,15家获得通过, 3家暂缓表决,通过率(不包括取消审核的公司)仅为36.6%。
东北证券分析师付立春表示,新一届发审委对IPO的要求,包括企业规范性、持续经营能力等,门槛都较之前高很多,导致否决率很高。无论对于中介机构,还是拟IPO企业来说,这都是很大的挑战。
有投行人士表示,目前大部分排队IPO的企业,是原来“堰塞湖”排队至今的企业。许多优质企业已经先行上会,遗留下来的企业,有些还是存在一些瑕疵。但 不可否认的是,部分企业质地确实相对差了一些。此外,目前退市制度还不完善,发审委必须严格把控上市企业质量,不再只关注真实性和信息披露是否充分。
事实上,通过观察发审委在会上提出的问题,不难发现,持续盈利能力、财务规范、合规风险、信息披露等方面,都是审核关注点。
“净利润指标已经不再是企业的‘护身符’,审核的维度正向深层次延伸。”一位投行人士告诉记者。
比如,1月23日被否的温州康宁医院股份有限公司,发审委指出其2016年涉及房地产开发业务,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对此,发 审委要求公司说明:温州国大房地产业务是否涉及住宅开发,是否存在政策和法律风险;对投资性房地产采取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具备核算基 础。
1月24日被否的深圳华智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被发审委质疑境外销售收入的真实性。发审委要求公司说明境外收入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境外销售通过信利康进行的必要性及境外最终销售的真实性等。
1月26日被否的上海丽人丽妆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发审委指出其B2C平台的核心运营数据与可比公司比较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刷单、虚构交易和快递等不真实的情况;月度ARUP(客单价)是否存在异常,是否已完整披露相关信息。
另外,丽人丽妆一起对子公司逾亿元的收购计划被发审委重点关注。2015年丽人丽妆曾以1.76亿元购买上海联恩49%股权,如今计划斥资2.91亿元 收购剩余51%股权,两次股权转让价差较大。更为敏感的是,其中1.8亿元收购款计划从募投项目拨出。发审委为此质疑该收购计划及募投项目的合理性。
同样是1月26日被否的浙江春晖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发审委指出其新三板申报材料和挂牌期间的公告与本次发行申请文件存在多项差异,多数事项发生在报 告期内。对此,发审委要求公司说明报告期内出现较多信息披露不一致情况的具体原因,会计基础是否规范,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且被有效执行。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认为,发审委的审核重心逐渐转向了IPO信息合规性、真实性及完整性,并逐渐淡化了对发行人投资价值的实质性判断 及背书担保,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以充分的信息披露为基础,监督发行人为投资者提供最真实有效的IPO信息,并为投资者提供最重要的决策依据。
普华永道中国审计部合伙人孙进表示,高标准、严要求的趋势下,IPO通过率低于以前可能成为常态。IPO被否的原因涉及经营能力持续性、企业会计及财务 问题、信息披露、内控体系、合规性等,排队企业应做好自检自查。预计监管层还将会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改革,诸如完善退市制度、并购重组制度等,进一步提升资 本市场的质量,这也是建设资本市场强国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