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假期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市场很踌躇,沪指在年线和3100点处放慢了脚步。今天是A股今年5月份的最后一个交易日。休市期间,证监会发布大股东减持新规,被机构普遍解读为利好。
有分析认为,从历史数据看,6月份多空交织,A股表现喜忧参半。而今年6月至少有三重利好因素,加上机构仓位偏低和估值下降,广发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杰表示,今年6月可能没那么差。但总体看,短期利好无法改变中期盈利和利率趋势,流动性还需要警惕。
无论是A股,还是港股,市场常有“五穷六绝七翻身”的说法,意指股市在每逢5月的时候都会开始跌市,到了6月更会再跌,但到了7月则会反转回升。A股“六绝”的说法虽然非绝对,但6月份一般难有大行情,如过去十年沪指四次上涨的6月份中,除了2009年涨幅为12.40%外,其余年份涨幅均不超过0.70%。但六次下跌的平均跌幅却高达10.37%。
不过,对于今年的6月行情,不少分析人士表示,监管层节前释放利好,市场有望跳出“六绝”。根据广州日报全媒体梳理,6月份利好因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利好一:证监会减持新规堵漏洞
5月27日傍晚,证监会在其官网发布《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对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行文做出明确规定,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也出台了完善减持制度的专门规则。
记者对比发现,本次减持新规涉及多个方面,新规规定,通过大宗交易减持股份的,出让方与受让方,都应当遵守证券交易所关于减持数量、持有时间等规定。对于非公开发行股份解禁股,在锁定期届满后12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应当符合证券交易所规定的比例限制。且即使不是大股东,如果持有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前发行的股份和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的股份,每3个月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的该部分股份,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1%。
有分析指出,新政不仅对减持数量、比例和时间有比较具体的限制,而且在范围上,不仅要求大股东,还包括参与定增以及IPO前的原始股东。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部分股东以上市减持为目的,给二级市场带来较大压力,如近期的第一创业IPO原始股解禁后,股价连续跌停。
利好二:央行拟MLF保证流动性稳定
有统计显示,6月份MLF的到期规模仅次于4月份,是今年第二高峰的月份。前三个月曾出现过季节性自然“缩表”,造成市场一定的紧张气氛。而据人民银行旗下《金融时报》报道,人行关注到市场对半年末资金面存在担忧情绪,考虑到6月份影响流动性的因素较多,拟在6月上旬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并择机启动28天逆回购操作,以配合跨季资金供给,保持流动性基本稳定,稳定市场预期。
在央行努力执行去杠杆的关口,货币政策已然收紧,但却提前释放要为市场重新补充流动性的信号。有分析认为,为避免美联储加息再度引起市场担忧以及缓解实体经济的借贷成本压力,央行不仅要开展MLF操作,还提高28天期逆回购的比例,这对A股投资者来说,算是缓了一口气。
利好三:MSCI下月再闯关
又到了A股纳入MSCI的关键考核时点,而这一次可否成功把A股纳入MSCI,成为全球投资者高度关注的事件。有券商预计,2017年6月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概率大增,这对A股金融、家电等蓝筹股无疑又是一大利好。
此前有消息称,明晟公司计划在6月20日公布2017年度市场分类评审结果,届时将公布是否将中国A股纳入MSCI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