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私募人士认为,将再融资间隔明确为18个月,主要意在打击部分上市公司存在的过度融资的倾向。目前,有些公司脱离主业发展,频繁融资;有些编项目、炒概念,跨界进入新行业,融资规模远超过实际需要。
从统计数据来看,将被“18个月”限制的定增项目同样不少。在已披露定增预案、但仍未被证监会受理的上市公司中,有多达37家曾在过去18个月内完成首发、配套募资、项目融资等融资项目,由于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在答记者问中提及“(重组)配套融资期限间隔等还继续执行《重组办法》等相关规则的规定”,即使将涉及配套融资的全部剔除,仍有5家公司在时间间隔方面不符合新规要求。
例如,云铝股份(7.55 +2.03%,买入)在2016年11月18日刚刚完成募资金额高达36亿元的定增,投建氧化铝技术升级提产增效等多个项目。仅三个月后,公司又在今年2月17日披露了新的定增预案,拟募集不超过45亿元用于收购水电类资产等多个项目。
有投行人士分析,类似云铝股份这样密集实施定增的公司,显然是此次新规的关注重点,由于距离前次定增完成仅过去了三个月,公司不太可能将现有方案延期至15个月之后再行推进,而是不排除要改弦易辙。
事实上,在新规的要求下,一些公司的定增预案或许不得不再“等一等”。例如,2月17日新规出炉当天,正邦科技(6.63 停牌,买入)停牌宣布筹划非公开发行事项。可公司刚在今年1月9日披露完成总计融资16.85亿元的定增计划;再往前追溯,公司在2014年7月28日和2015年12月31日还分别宣布完成了9.93亿元和11.38亿元的定增。按新规要求,公司将在2018年上半年之前都无法再开启(股权类)再融资。
该投行人士指出,虽然目前并未明确“配套融资期限间隔等还继续执行《重组办法》等相关规则的规定”是否仅适用前后两次都属配套融资的情形;但从监管意图分析,除非前后两次都属“配套融资”,否则大概率还是应按再融资新规执行,特别是新的再融资计划为纯定增募资的情形。
设限20%
除了以“18个月”限制再融资频率,监管层还对每次定增募资的规模予以限制。《监管问答》明确指出,上市公司申请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拟发行的股份数量不得超过此次发行前总股本的20%(适用于重组配套募资)。
考虑到A股上市公司的平均估值水平,总股本20%的上限并不算低,但事实上,已披露、但未报会的定增预案中仍有部分触及这一红线。如沱牌舍得(24.70 +2.24%,买入)1月21日披露的定增预案显示,公司拟以20.7元每股的价格(该价格的定价基准日为董事会决议公告日),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32亿股,募资不超过27.32亿元,用于酿酒配套工程技术改造、营销体系建设等项目。而沱牌舍得的总股本为3.37亿股,本次定增拟发行股份占比已接近40%,大大超过20%的上限。考虑到沱牌舍得最新股价为24.16元每股,如重新按市价拟定发行价,并适当降低募资规模,其定增发行规模则有望降至20%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