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当前时点看A股,性价比肯定比2016年要高很多,一是估值比较低,二是企业盈利将好转。
鸡年开市,A股表现逐渐回暖,虽然量能总体维持低位。但《国际金融报》记者通过采访发现,目前国内公募私募加仓调仓有所举动,在多种制约因素下,行情维稳可能是全国两会前行情的主基调。投资者还是能从一些基金的调仓举动中,发现可能存在的市场投资机会。
春季行情发动了么
“我们非常看好2017年权益类产品的表现。”上海一家券商资产管理部投资经理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目前仓位没有太大变化,但随着上市公司年报披露以及两会政策传递,上半年不出意外还是会有一些加仓动作的。甚至有些基金为了得到先机,已经在去年年底有所布局。
对于不少投资者期盼的春季行情,不少基金人士表示认可。星石投资总经理杨玲在接受《国际金融报》采访时表示,经过前期调整的A股,风险基本释放充分,上半年的市场确实有望迎来布局的良机。
“影响A股的核心驱动因素已经从流动性变为了盈利预期,所以尽管开年逆回购利率、SLF利率有所上调,但其主要目的是去杠杆防风险,对已经完成去杠杆的股市影响较小。” 杨玲认为,在盈利驱动方面动力更强,国内经济已经出现了一些向好的信号,宏观经济企稳的迹象越来越多,去产能效果显现,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宏观经济企稳、中观行业格局向好、微观企业盈利改善,都为A股提供了中长期的向上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A股市场开门大红,但又在之后遭遇调整。不少市场人士将其归咎于新股发行(IPO)常态化造成的资金面紧张。但博时基金研究部总经理王俊认为,IPO常态化并非此次大跌的导火索,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资本市场监管趋严和去杠杆需求。
对于2017年股市,王俊并不悲观:“站在当前时点看A股,性价比肯定比2016年要高很多,一是估值比较低,二是企业盈利将好转。在整个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企业利润的增长可能会更多地来自竞争格局的变化,新需求的增加会比较难,所以新常态下要寻找更有效率的供给,但投资者要降低预期收益率。”
《国际金融报》记者询问了多家公募基金对于所谓行情发动的看法时发现,不少受访者对可能的“春季行情”有所期待,但对于具体的时间节点看法各不相同。
“如果说具体时间点,可能是有机构想要合力做庄。但是能在市场上掀起多大风浪?集体性爆发的可能性很小。”一位基金公司负责人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坦言,对于联手做庄炒行情这件事,机构间早已失去了早年的“团结”,“各自为政”的结果只能是在个别股票上有所斩获,要上升到“行情”谈何容易。
当前调仓胜过加仓
虽然认可春季行情,但当前无论是公募还是私募,仓位变动并不大,尤其是一些私募,对于加仓更为谨慎。
“事实上从去年四季度开始,我们就进行了一轮加仓,主要集中在机械装备类以及消费类个股上。”注册地在上海的一位券商资管权益类产品经理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现在仓位变化不大是因为我们要观察此次两会会传递出怎样的政策信息。”
一位FOF基金负责人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根据我们的调研,股权类私募基金目前没有明显的加仓迹象,多数基金管理人较为悲观,他们表示理不出股市大涨的逻辑,甚至认为并不会有所谓的春季行情。”
2017年2月的《融智·中国对冲基金经理A股信心指数月度报告》指出,在2017年1月先跌后涨之后,私募基金经理对2月份A股市场的看法普遍保守起来,看多情绪有所减弱,加仓意愿正在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