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共享单车指导意见正制定 行业规范发展可期
1月16日,上海交通委表示,正会同市公安局、规土局、经信委等多部门研究制定《关于促进本市公共租赁自行车系统发展的指导意见》。
据东方网1月16日报道,共享单车模式在去年如雨后春笋般在沪高速发展,在今年的两会上,代表、委员们也是纷纷发表了对共享单车的看法,一方面,其利用社会资本的力量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但同时,也带来了乱投放、乱停车、无序化的弊端。
对此,上海交通委1月16日回应:正会同市公安局、规土局、经信委等多部门研究制定《关于促进本市公共租赁自行车系统发展的指导意见》,也就是说,将从政策层面,在全国率先树立地方性管理规范,上海交通委方面强调,上海政府部门对新经济业态的态度是支持发展,同时,规范发展。
之前上海市自行车行业协会秘书长郭建荣还透露,上海市自行车行业协会也已组织部分单车企业,着手制定统一的共享单车产品标准和服务标准,预计最快将于2017年上半年正式出台。
根据第三方调研机构艾媒咨询发布的《2016年中国单车租赁市场分析报告》,2016年中国单车租赁市场规模预计将达0.54亿元,用户规模将达到425.16万人,预计2019年中国单车租赁市场规模将上升至1.63亿元,用户规模将达1026.15万人。
而在12月6日中国共享经济华南高峰论坛上,按照邓永豪的计算,城镇人口为8.4亿,其中一半有出行需要,而五公里以内的以30%计,平均来回两次,假如有一半人使用共享单车,每天将达到1.26亿次。以单次使用0.5元计,每年共享单车的潜在市场高达189亿。
相关概念股:中路股份(600818)、信隆健康(002105)、深中华A(000017)、上海凤凰(600679)。
汽车动力电池产能门槛适度调低 性能研发要求将提高
1月16日获悉,《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简称《规范条件》)已经完成了多轮征求意见,不久将对外正式公布。与1个多月前工信部发布的《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征求意见稿)相比,修改版的《规范条件》将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企业年产能门槛调低至30亿瓦时至50亿瓦时范围,此前门槛设为“不低于80亿瓦时”。同时,规范条件将提高研发、产品性能方面的要求。
据上海证券报1月17日消息,如果年产能门槛调低至30亿瓦时,达标企业将大幅增加。来自安信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宁德时代、比亚迪(002594)、国轩高科(002074)、力神、中航锂电、万向A123、比克电池、山东威能、沃特玛、亿纬锂能(300014)、国能、超威动力等年动力电池产能达到或高于30亿瓦时。如按照此前80亿瓦时这一门槛,当时(2016年)产能达标的企业仅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2017年完成扩产后才能达标。
高品质动力电池的市场前景也引起机构关注。中金公司在研究报告中指出,“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中首次将能量密度作为补贴的重要参考指标,建立监督与惩罚机制,表明行业进入注重技术水平与产品质量的实质性提升阶段,高品质产品产能仍存在缺口。”中金公司认为,受下游需求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等因素推动,优质电池等产品将保持高增长。2016年至2020 年,中国锂电池与四大材料对应的需求年均复合增速超过30%,其中锂动力电池需求量由28Gwh 增长2.2 倍至89Gwh,年均复合增速超过30%。
相关概念股:亿纬锂能、国轩高科、比亚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