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背靠国资,但是部分公司的重组方案也有“卡壳”的时候,尤其是当方案涉及借壳或者涉嫌规避借壳时,国企与民企同样面临着严格的监管考验。
在上述53家国企中,停牌时间最久的为中环股份,公司从2016年4月25日起停牌筹划重大事项。公司早在7月初已经披露了重组预案,拟发行股份收购国电光伏有限公司90%股权。公司称,此次重组有利于完善公司光伏新能源领域的产业链,提高公司在光伏新能源领域的综合竞争能力。不过公告披露,目前,深交所仍在对重组的相关文件进行审核,公司将继续停牌。
另一停牌已久的公司则为三爱富,公司于2016年5月9日起停牌,9月30日发布重组预案,这份相当有技术含量的“创新”方案,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但是,在随后交易所的问询函中,监管部门要求公司说明其重组方案中的股权转让、资产置入和置出等各项交易是否构成一揽子交易,是否存在刻意规避重组上市(即借壳)监管的情况。目前,公司仍在延期回复《问询函》,股票长期停牌。
类似的,于2016年8月22日起停牌的中房股份,因方案构成民企忠旺集团借壳上市,公司已经两次收到交易所的重组问询函,目前仍在做回复准备工作。
当国企改革诉求与资本市场游戏规则相互碰撞时,如何兼顾各方需求,让改革在阳光下顺滑推进,考验着改革者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