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是行业发展不平衡。我国有各类回收站(点)30多万个,从回收网点的建设看,大部分回收站点集中在中心城区,非中心城区和乡镇农村等地站点数量很少,回收站点的覆盖率有待提高。从回收品种看,普遍存在“利大抢收,利小少收,无利不收”的现象,传统的产业废弃物,如废钢铁、废有色金属等品种回收水平较高,基本形成了较完整的回收利用产业链条,生活废弃物中废纸、废塑料等品种回收率较高,但废玻璃、废电池、废节能灯、废纺织品等品种,由于回收成本高、利用价值较低和利用水平有限等多种因素,回收率较低。从企业结构看,个体经营户是主体,且以手工作业为主,组织化程度较低。具有科技研发能力,采用现代化技术和设备,开展网上交易、精细拆解等现代业态的企业较少。
再次是行业创新能力不足。目前,我国再生资源回收企业自设或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研发机构数量很少,研发能力不足,普遍重生产轻研究开发,重引进轻消化吸收,重模仿轻创新,创新层次低,很多企业处在有“制造”无“创造”的状态。在“产学研”结合中,企业基本处于从属地位。
另外,政策支撑不配套。业内反映,由于再生资源回收的专门性法规仅有《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法律效力较低,执行难度较大,行业统计、标准工作相对滞后,再加上相关管理部门没有形成长效联动机制和有效监管,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无序竞争和不正当竞争等不良现象依然存在。部分重点品种缺乏相关立法,废玻璃、废节能灯等低值品种,回收成本高、利润薄,靠市场机制难以调动企业积极性,需要政策给予支撑。此外,行业管理职权分散、缺乏合力,扶持政策和工作措施缺乏配套性。
行业发展有望迎来新生
总体来看,再生资源行业发展形势依然严峻。
蒋省三认为,从国内经济环境看,2016年中国经济形势依然比较严峻,由于原有支撑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的因素削弱或消失,新的支撑因素尚在形成之中,所以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调整还将持续一段时间,这将对再生资源价格及回收企业经济效益的回升构成沉重压力。
利好消息是,宏观调控正为再生资源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2016年,我国经济进入了深层次的创新改革发展新阶段,国家将以大数据战略为发展主线,加快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在再生资源回收领域的渗透与应用,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在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的双向作用下,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将迎来良好的发展环境。随着粗放式发展主基调退出历史舞台,环保与节能减排的政策压力与日俱增,企业革新理念、优化成本,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和更换老旧设备,达到转型升级、节能减排的目的。
另外,政策法规也将带动行业转型升级。去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同时对符合行业规范条件的再生资源加工企业给予即征即退30%-70%增征税优惠政策。随着新环保法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正式施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面临的环保要求将进一步提高,更严格的环保标准和监管措施有利于鼓励企业在环保装备和管理方面加大投入,有利于创造更加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环境,有利于淘汰落后产能,更好地规范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