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除投资收益率下滑外,传统险准备金折现率假设变动的影响也是造成中国人寿净利润下滑的原因之一。所谓准备金折现率,是指计算准备金时使用的贴现率。通常险企在收取保费后会在其中提取相当一部分作为准备金,以满足未来寿险保单可能产生的兑付。
据新浪报道,海通证券(15.87 +0.06%,买入)非银行金融行业分析师孙婷表示,中国人寿传统险准备金折现率假设下调导致准备金多提。利率下行过程中,保险合同准备金计量基准收益率曲线下行将导致传统险准备金计提增加,税前利润相应减少。
另据半年报显示,中国人寿的市场份额下滑至20.6%。而数据显示,中国人寿的市场近年来市场份额持续下滑,2011至2015年的寿险市场份额分别为33.3%、32.4%、30.4%、26.1%、23%。
券商称其下半年也不乐观
面对下半年运营情况,林岱仁此前表示,中国人寿不会调整策略,下半年包括明年都会继续坚持”重价值、强队伍、优结构、稳增长、防风险”这一经营思路,继续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包括缴费结构和产品结构。
投资方面,赵立军也表示,加大境外投资也是中国人寿的下一步计划,未来将加大海外不动产投资力度,并考虑零售、仓储物业、物流等相关投资方向。
虽然中国人寿信心满满,但业内分析人士似乎对其下半年业绩持保留态度。
据法治周末报道,深圳中为智研咨询有限公司研究员刘婷表示,基本不看好下半年中国人寿的业绩表现,主要是内外因素决定的。
“首先,短期内中国人寿很难实现内部管理水平与创新水平的提高,这些需要长时间的努力经营完善与积累。尤其是面对一些民营与合资外资保险企业的竞争,中国人寿其内部竞争力显得不足。”刘婷表示。
其次,刘婷指出,我国经济仍然处于深度调整期,诸多领域存在增速放缓的情况,而且在中国保险金融体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很多领域投资收益降低乃至存在高风险的投资亏损可能,对中国人寿来说面临巨大挑战。
值得一提的是,8月23日,保监会召集15家公司召开会议,并且征求了另外15家外地寿险公司的意见,拟对保险公司开发中短存续期产品进行更为严格的限制。保监会向相关机构下发两份征求意见稿,分别为《关于加强人身保险产品精算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人身保险产品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
据悉,上述征求意见稿相比于今年3月的规定,对新产品做了更严格的规定,否定了一切三年内存续期的产品,使增量受到极大限制。
刘婷指出,因为中国人寿主要业务还是集中在“人身险”,而不像中国财险业务集中在“财险”上。为应对市场竞争,中国人寿作为国企也推出了不少“三年内存续期的保险产品”及“高价险产品”。
“因此在政策正式出台前后,其相应的业务肯定要逐步退出,相应的收入与利润自然也要随着减少,直接威胁到整个集团的总体收入与利润。”刘婷说。
另外,刘婷还表示,中国人寿在缺乏“三年内存续期的保险产品”及“高价险产品”的情况下,如果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水平及创新水平又不能及时跟上,那么在面对更灵活且创新能力更强的民营保险企业或合资(外资)保险企业乃至其他金融机构推出的理财保险产品时,中国人寿未来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