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站内文章:
软件用户服务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股民天地 >> 大盘分析 >> 网络热点 >> 正文
开学季大学生频遭电信诈骗 虚商号段再陷舆论漩涡
作者:tangyuan 更新时间:2016-8-27 10:47:44 点击数:
分享到:

手记

针对电信诈骗亟须出台新规

相关业内人士指出,所谓电信诈骗,其本质上仍是诈骗的一种,与更为传统的诈骗方式如熟人诈骗等相比,区别往往只在于有没有具体的面对面的接触和交往。电信诈骗是形式上通过电话、短信等电信通讯工具和方式,但从实施的过程来看,它实际涉及了个人信息管理、电信工具使用、网络使用环境、银行资金管理等多个领域的多个流程。所暴露的问题并不是电信一个环节的独立问题。

资深电信观察家项立刚指出,在网络发达的今天,犯罪分子成本很低,诈骗对象可能是遍及全国。“比如说发动诈骗是从广东甚至海外打来电话,诈骗的是山东孩子,最终通过银行账户在海南或者广西提钱,可谓效率高体系强。”相比之下,假设山东孩子被诈骗去报案,派出所即使知道银行卡的钱到了哪里,要想让海南、广西的银行冻结资金,再到广东去抓捕,办案实施成本很可能就跟追缴的款项相等。

项立刚建议指出,国家亟须重新建立起一套针对电信诈骗的新办法,“这需要政府部门或者警方牵头,同时把电信运营商、银行等各方联系起来。比如,发现一个号码疑似诈骗,就可以通知运营商合法地把他封掉;诈骗的钱汇到银行卡里,可以及时通知银行冻结,所有这些事需要建立一套高效强大的沟通机制。如果不建立这套体系,电信诈骗的问题就不可能靠单一行业独立解决,包括实名制建立起来也不能完全解决这一问题。” 

北京证券网
    
今日要闻
栏目48小时热点
全站48小时热点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免责条款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用户服务 
免责声明:湖北省速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Copyright 2011, Hubei Smart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400-690-9926 E-MAIL:mbl516@163.com 鄂ICP备12014895号-3 鄂公网安备42282209000026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