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这些短信不要点
之前一项调查显示,在我国电信诈骗案例最为高发的广东省,每三人中就有一人接收过诈骗短信。此外360发布的2015年网络诈骗趋势研究报告指出,包括“中奖短信”这类看似已经很不“新鲜”的诈骗方式,仍然在诈骗分子中有着较高的使用率。该报告的数据显示,这类短信2015年度的举报受害者人数占到手机举报总数的16.8%,由此可见,仍有很多人对于一些“古老”的骗术还并不十分了解。
“尊敬的用户您好:恭喜您的号码已被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栏目组抽取为场外幸运用户,您将获得本栏目与赞助商送出的创业基金13800元人民币。详情请登录活动官方网站*****.cc领取。”
“您的话费积分已满,可兑换335.26元现金礼包。请用手机登录http://10086llj.com/根据提示安装完成后领取。”
“尊敬的工行用户:您的电子密码器将于次日失效,请速登入手机维护网站wap.icbcsap.com进行更新。”
“邮政通知:您有一份包裹已到达,因派送不成功。请速与工作人员联系:020-8971****”
相关专业人士提示,上述几种类型的信息都高度疑似诈骗短信,接到类似信息用户一定不要轻易点击或者贸然回电,避免掉入骗子“诈骗短信”的圈套。
而针对即将到来的开学季,近期相关监测显示,一类短信专门“瞄准”学生和家长群体:“家长您好!关于新学期的安排,请及时核对学生的资料是否正确!***xiaoxuan.com/chjid.apk【校讯通】”;“通知!我校已开通校园通共育手机平台sc***.cn/****/请及时下载。【教务处】”;“您好!这是上学期成绩总计*****.com/qz5w,请您查看!成绩明显退步,希望家长多关心孩子学习【班主任】”。相关业内人士指出,暑假即将结束,仿冒“学校通知”的病毒或诈骗短信有活跃高发迹象。
专家建议,对于陌生来源的短信尤其是短信中提供的不明链接,千万不要着急点开,对于不明来源的手机软件也不要随意安装,务必先进行确认。此外,建议使用手机安全软件对手机病毒进行定期查杀防护。
提示
每一个人对信息泄露都要有心理准备
针对近日“山东女生近万元大学学费被骗走”的消息,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田祖荫在25日举行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广大大学生,尤其是大学新生要提高警惕、擦亮眼睛,千万不要上当受骗。
田祖荫说,社会上总有一些黑心骗子,趁这个时候,以发助学金、介绍勤工助学岗位、拉赞助、拉捐助等名义为借口骗学生的钱。他提醒大学生有困难可以找学校、找资助中心,有问题可以打各省热线电话、教育部热线电话,拿不准的多问问老师、师兄师姐,千万不要想当然,让报账号就报账号,让输密码就输密码。
裴智勇表示,对于网络/电信诈骗,首先建议要认清事实,抛弃幻想。不要假想我们的个人信息还没有泄露,对于个人信息泄露应有心理准备,才不至于当有人叫出你的名字,说出一些信息时就盲目相信了对方。
要在对信息泄露有所准备的基础上做到有效防骗。裴智勇认为,第一点就是对于陌生人来电,无论他对你的信息多么了解,都要果断挂断。之后拨打相关官方客服、银行、运营商,或者接到所谓中奖信息就直接拨打节目组进行核实。其次,凡是特指到ATM操作的,都是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