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城市的名次变化最大?
长沙武汉上升最快,温州东莞无锡宁波下降最多
我们所选取的33个城市中,只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大连、长春六个城市的名次没有发生变化,其他城市的名字都发生了变化,其中上升幅度最大的是长沙与武汉,长沙从2005年的第24名上升到2015年的第14名,武汉则从2005年的第15名,挤进第八名。考虑到TOP10高手如云,武汉这个超车的难度比之长沙更大。
值得注意的是,名次下降最大的佛山、宁波、温州、东莞、无锡与石家庄。其中,石家庄处在能源与重工双重依赖地区,且减负着为首都降PM2.5的重任,其名次下降可想而知,本文的数据没有统计到唐山,但其实唐山最近10年的经济增速比之石家庄还要差,显示河北经济的减速之明显。
佛山、东莞、无锡、温州则是响当当的明星地级市,尤其是无锡,自晚清民国开始,就从一个县城跻身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新中国成立之后,无锡在苏南地区率先设市,并在其后的大部分时间里,无锡经济总量都处在中国城市的TOP10榜单,在长三角城市群内与杭州不相上下。
但随着2007年太湖蓝藻污染事件的爆发,无锡政府开启了一场规模盛大的产业升级运动,大量低端产业被强制转移,而政府主导的高端产业却迟迟没有升级成功。大概在2013年左右,随着太阳能光伏产业的破产,无锡从此一蹶不振,GDP名义增长率断崖式下跌,经济总量接连被武汉、成都、南京等省会城市所超越。
作为华东超级港口、计划单列市的宁波,在2005年的时候,大有挤进TOP10的势头,但很快便迎来了全球金融危机,浙江的民营资本因为金融属性过强遭到重创,宁波与很多浙江城市一样陷入困境。其GDP名次从2005年的第11名滑落至第15名,接连被武汉、成都、南京、长沙、青岛等城市超越,而且以目前的速度,很有可能再次被郑州、佛山等城市超越。
同处浙北、经济体量相当、行政地位等同,为什么杭州成了当红炸子鸡、而宁波却成了过气明星?还有,为什么浙南仍在艰难转型、而浙北却已见曙光?这是另外一个更有意思的话题,有机会我们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