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站内文章:
软件用户服务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股民天地 >> 大盘分析 >> 证券新闻 >> 正文
险资下半年可能继续举牌蓝筹股 负债端成本高险资举牌或将持续
作者:tangyuan 更新时间:2016-8-18 9:45:17 点击数:
分享到:

退保隐忧暗藏

与净利润大幅增加作为对照的是,前海人寿2015年度退保金高达14.38亿元,而2014年的退保金仅有1.85亿元。

平安证券认为,2013年之前,我国寿险行业退保的主要原因是常规因素,从数据上看退保率变化不大。从我国上市保险公司的历史数据看,在2008-2012年的五年时间里,中国人寿、新华人寿、平安人寿和太保寿险的退保率保持较为平稳的态势。

从2013年起,有些保险公司为了在短期内迅速扩张保费,通过银保渠道销售了大量趸交高现价保单,这类产品退保率较高。究其原因,首先是因为一年后现金价值高。相对于传统险种,高现价保单在一年以后的现金价值高于所缴保费,投保人往往会选择满一年以后即退保。而趸交产品未到期前的现金价值明显高于期交产品,退保的概率更大。

其次,与个险渠道相比,银保渠道服务难以跟进。一方面银保销售渠道主要是通过银行工作人员完成。而银行工作人员由于对保险产品认知的差异以及为了短时间内将保险产品销售获得中间业务收入,会存在一定的不规范行为;同时,由于个险渠道的代理人佣金较高,代理人为获取高额佣金会注重客户关系维护。

2013年起投资性保险产品如投资性分红保险占比提升,也会对退保率造成影响。因为投资性保险产品收益率波动大,与市场行情相关度高,因此投资类保险更多体现短期化特征。

银保渠道占比较高的保险公司退保率普遍较高;非银行系但银保渠道占比较高的公司退保率也很高;高现价产品占比较高的保险公司流量退保率较高;以期交产品为主的保险公司流量退保率较低。这类公司主要有平安人寿、友邦人寿等。

此外,由于收入确认的原因导致保险公司流量退保率较低,但其实存在较大的退保压力。由于万能险的保费收入不计入已赚保费中,而是计入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所以导致华夏人寿、天安人寿、生命人寿、安邦人寿、前海人寿、珠江人寿等万能险销量较大公司的流量退保率较低,但潜在的退保压力较大。

流动性风险上升

根据保监会披露的数据,2016年上半年,利率下行叠加股市低迷,资金运用面临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125629.30亿元,较年初增长12.37%。实现资金运用收益2944.82亿元,同比减少2160.30亿元,下降42.32%。资金运用收益率2.47%,同比下降2.69个百分点。

2015年下半年开始,股票市场的回落使得资金收益率明显下滑。今年以来股票市场的持续震荡使得投资收益受到明显影响,再加上债券收益率逐渐走低且信用违约频发,险资逐渐转向另类投资中的海外投资和基建投资,优质资产荒背景下险资配置逐渐困难。目前上市公司中有大约11%的资产配置在非标资产,包括基础设施债权计划、信托、银行理财产品、项目资产支持计划和资产支持证券。非上市公司中非标资产配置比例更大。虽然监管规定的上限为25%,但是从保险公司配置角度看,保险公司一般将15%作为非标资产的配置上限。随着非标投资配置比例逐渐接近上限,投资弹性减弱,对整体投资收益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中金公司分析,目前中小型险企依赖持续大量的销售来兑付到期和退保的存量保单。为了保证销售额,即便投资出现亏损保险公司也会兑现预期的高收益。这种做法在当前万能险销售仍能维持高增长的时期可行,但是一旦万能险的增速放缓或者退保大量出现,现金流压力会陡增。

而且,万能险可能出现的风险推高了金融体系内部杠杆率。激进型保险公司通过大量销售高现价产品,迅速将财务杠杆提升,并投资高比例于权益市场,形成一种高杠杆的运营模式,加大了现金流压力。

此外,行业恶性竞争加剧。寿险行业各方参与者为了维持市场份额、保费增速,不得不抬高负债端成本。例如有寿险公司于2015年和2016年开门红期间分别销售了65亿和490亿的4.025%预定利率终身年金产品,才维持了16%的第一市场份额。这些长期保证利率产品在利率下行的环境中有长尾风险,长期看可能存在利差损。

反之,如果不销售高利率产品,保费则一落千丈。例如有险企在2016年一季度只出售预定利率3.5%的产品,保费同比下降10%,市场份额从第5降至第10,市占率3%。

投资者对保险行业的信心历来比较脆弱,几年前大量的误导销售导致投资者购买保险的欲望下降。此时若行业的偿付能力和流动性出现问题,投资者对保险业将再次失去信心,并连带对正规经营的大型保险公司的信心也受影响,且投资者对政府未来可能推出的税优/税延保险产品、职业/企业年金产品的购买欲也下降。

北京证券网
    
今日要闻
栏目48小时热点
全站48小时热点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免责条款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用户服务 
免责声明:湖北省速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Copyright 2011, Hubei Smart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400-690-9926 E-MAIL:mbl516@163.com 鄂ICP备12014895号-3 鄂公网安备42282209000026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