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价与调控“齐飞”的3月份,由于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政策收紧、限购从严,二线核心城市“接棒”,成为楼市最为火爆的区域。
易居研究院日前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3月份,中国30个受监测的典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2563万平方米,环比增长133.0%,同比增长82.9%。3月份市场成交创下历史上月度最高水平。部分城市出现恐慌性交易,进而使得市场成交异常火爆。
这30个城市中,有29个城市的成交量出现环比增长,仅前期涨势过快的深圳楼市略有小幅下跌。
值得注意的是,3月份杭州楼市成交最为火爆,环比增幅为30个城市之最,达到322.1%。天津市场其次,环比增幅达到260.7%。
业内人士分析称,这两个城市成交放量,和周边上海、北京房价上涨后购房者恐慌性购房情绪上升有关。针对深圳楼市的降温迹象,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指出,这和深圳房价一直处于高位以及此前几个月市场交易高度活跃等有关。
随着一线城市3月份政策收紧,二线城市成交量“脱颖而出”。3月份,易居监测的15个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1825万平方米,环比增长160.6%,同比增长96.4%。
中原地产研究部对54个城市成交量的监测也反映出同样趋势:二线城市成交量同比上涨近一倍。分析称,其原因在于二线城市购房政策要比一线城市宽松,而且房屋均价也明显低于一线城市,所以购房者会积极认购、加速成交。
与此同时,房价快速上涨的一二线城市陆续出台收紧楼市的调控政策。上海、深圳、南京、武汉四地同日出台楼市新政,随后合肥、北京周边的廊坊市也纷纷出台“降温”政策。
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认为,每个地方政策出台的初衷不同,最终可能导致不一样的结果。他指出,上海、深圳政策严厉旨在控制人口规模,治理“城市病”。限购从严可能导致溢出效应加剧,带火周边楼市。
分析指,南京、合肥、武汉等二线城市政策大都以短期降温为主,并未触及实质性的增加土地供应等手段,或难改房价继续上涨的现状。
现在,是房价与调控“齐飞”的时刻。为了应对房价暴涨,此前上海、深圳、南京、武汉四地同日出台楼市新政,多个热门的二三线城市随后又纷纷出台限制性政策,似乎也显示出这一轮房地产调控高度的一致性。
全国楼市格局生变,二线涨得比一线还快,一线城市周边和部分重点二线城市成为最近房价上涨的生力军。中国指数研究院最新数据显示,3月重点监测的100个城市房价数据显示,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每平方米11303元,环比上涨1.9%,连续11个月上涨,涨幅较上月扩大1.3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涨幅位列前十位的城市中,一线城市仅有上海与深圳,分别排在第五位与第八位。数据显示,3月百城(新建)住宅环比上涨的城市个数为60个,较上月减少1个。涨幅前十名分别为东莞、惠州、苏州、昆山、上海、中山、合肥、深圳、保定、南京。
最近,除了一线城市之外又有哪些城市出台楼市“降温”措施?
廊坊市政府网站刊登通知,要求环京县(市)政府要切实把规范市场秩序稳控住房价格作为当前一项重点工作,并要求实行住房限购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且非本地户籍居民家庭限购1套住房且购房首付款比例不低于30%。
合肥市房地产管理局等四部门联合出台楼市调控新政,将加大城区住房土地供应量,实行“差异化供地”,同时对一些楼盘“捂盘惜售”及捆绑车位等行为进行严厉查处。
苏州市银行业个人住房信贷业务自律机制发布决议,8条决议涉及严格认定首次贷款资格、严查首付资金来源,杜绝“假离婚”、公平竞争等四大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