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已基本制定完成,与此前的征求意见稿偏向于“传统”机器人不同,新一版的征求意见稿将“布局下一代智能机器人的研发”等内容写入主要任务中,传统机器人面临转型升级。而随着2015年世界机器人大会的到来,机器人主题行情升温,各路资金已提前布局。
需求端来看,随着人口老龄化成为世界共同面对的课题、全球生产力成本上升,机器人作为提高生产与服务效率、降低人力成本的智能工具,代替人工越来越成为需求趋势。供给端从产业与技术周期上来看,国内机器人底层技术日趋完善,目前,国内机器人产业的市场概念灌输期已完成,产业生态圈逐渐形成,产学研联动链已形成,中国工业机器人的高增速时代已经到来。
机器人十三五规划基本完成 国产化率达50%
《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已基本制定完成,与此前的征求意见稿偏向于“传统”机器人不同,新一版的征求意见稿将“布局下一代智能机器人的研发”等内容写入主要任务中,传统机器人面临转型升级。而随着2015年世界机器人大会的到来,机器人主题行情升温,各路资金已提前布局。
需求端来看,随着人口老龄化成为世界共同面对的课题、全球生产力成本上升,机器人作为提高生产与服务效率、降低人力成本的智能工具,代替人工越来越成为需求趋势。供给端从产业与技术周期上来看,国内机器人底层技术日趋完善,目前,国内机器人产业的市场概念灌输期已完成,产业生态圈逐渐形成,产学研联动链已形成,中国工业机器人的高增速时代已经到来。
《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已基本制定完成,规划内容较为明确地提出了机器人产业发展目标,明确自主品牌机器人国产化率达到50%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六轴工业机器人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30%,工业机器人应用量达到80万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业内人士处获悉,由工信部牵头制定的《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已基本制定完成,新一轮征求意见稿已经发出多日。“十三五”发展规划有望在年内发布。
工信部部长苗圩此前曾公开表示,“十三五”期间,工信部将聚焦高端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针对行业发展几大难题,机器人“十三五”规划内容,较为明确地提出了机器人产业发展目标,明确自主品牌机器人国产化率达到50%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六轴工业机器人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30%,工业机器人应用量达到80万台。
对于上述发展目标,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联盟首席执行官罗军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国产化达到50%以上可以完成,保有量80万台的数据也有望在未来五年内实现。但其中涉及到对于行业核心龙头企业达百亿元产值、形成年产值超过10亿元的医疗康复机器人企业等目标,罗军表示,现实与目标之间还存在差异。
关于机器人的自主化、核心零部件技术研发、示范应用、标准体系、建立公共服务平台等行业需要解决的痛点,也是此次“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内容,罗军表示。
他还透露,与此前的征求意见稿偏向于“传统”机器人不同,新一版的征求意见稿将“布局下一代智能机器人的研发”等内容写入主要任务中,传统机器人面临转型升级。
机器人2.0时代即将来临“传统机器人在3-5年内面临着转型,新一代机器人可能在未来10年内成气候,以微软、谷歌、facebook为主的企业,正在悄悄改变传统机器人的格局。今后的机器人产业,将不再是四大机器人公司,而是这批新兴技术企业。未来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要显著提高”,罗军对记者说。
目前,国际上许多工业发达国家纷纷开始部署下一代机器人,如日本在年初公布的《机器人新战略》中提出,实施机器人革命新战略,将机器人与IT技术、大数据、网络、人工智能等深度融合。
“我们在推广机器人,促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传统机器人在未来发展中的转型升级问题,加快下一代机器人的布局。”罗军表示。
他认为,未来的智能机器人将会是个平台终端,机器人本身将涵盖众多技术,通过机器人本体将其融合在一起。“十三五”期间,传统机器人就开始会向智能机器人转变,机器人会成为某个环节的设备。
“到了第五年,使用或转化为智能机器人的比例会达到10%。服务机器人领域市场占有率会大大增高,机器人智能化水平提高,这是一个趋势。更多的集成应用的需求将更加明显。”他说。
服务机器人市场正在扩大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增高,服务机器人,尤其是养老型机器人的需求正在逐渐增加。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以无人机、扫地机器人、养老机器人、早教机器人为代表的家用服务型机器人正在逐渐扩大市场份额。
这类机器人目前的技术虽然已经取得不少突破,但全球技术水平普遍较弱。与工业机器人不同,这类服务型机器人需要机器人有较强的大脑,深度学习能力尤为重要。通过深度学习,机器人可以针对不同的场景产生不同的应变措施,这要求机器人传感器具有认知、感知的能力,提高自动化和智能化。
“全球(的水平)都很低,国内更低。”罗军坦言,目前日本已经研发出一些用于养老的服务型机器人,但其智能化程度并不理想,国内的服务型机器人技术水平则处于初级阶段。
随着服务型机器人的需求增多,服务类机器人也将成为“十三五”阶段机器人产业面临的新难题。如何突破其核心技术、提高智能化;如何让服务机器人走入家庭都是机器人产业需要发展的下一个目标。
罗军表示,应该建立机器人示范应用工程,重点发展在养老助残、医疗康复、救灾救援等领域的应用和示范效应,加大投入。
核心技术亟待突破
IFR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22.5万台,增速达27%。近五年来,国内工业机器人发展迅速,2014年市场销量超过5.6万台,约占全球市场的1/4,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
“机器人市场份额虽然很大,但大部分都是国外机器人企业占据,国内的机器人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比重绝对值非常小,核心竞争力需要增强。”
目前,国内工业机器人研发生产过程中的核心技术依然与国际先进水平呈现较大差距。其中,高精密减速器、高性能交流伺服电机及驱动器等关键部件依旧依赖于进口。服务机器人多传感器、高性能智能控制等关键技术都与国外先进产品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我国的机器人发展已经提前进入了机器人时代,机器人市场需求提前爆发,市场的提前爆发与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前交叉。罗军认为,“这是一个好事情。但规模虽然起来了,核心竞争力却远远达不到要求。”
“机器人”十三五“规划的落地将会有很强的带动性,资金会引领和扶持。”他说,“十三五”规划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中国的机器人企业应该怎么做大做强,产业如何实现自主化。以市场为主体,政策引导,推动机器人向2.0时代过渡,发展应用市场,共同扶持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机器人主题再迎风口 上市公司跨界圈地
“我们公司机器人集成系统应用业务收入相比去年同期,已经有数倍的增长。”11月19日,雷柏科技副总经理邓邱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公司积累了几年的业务与市场基础,终于迎来初步收获期。
雷柏科技机器人集成系统应用业务的成长性是国内机器人产业市场快速增长的受益者。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统计,201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售总量为22.5万台,同比增长27%。其中中国销量为5.6万台,同比增长51%,占全球市场总份额的1/4左右。
这个目前仍在迅速增长,但主要被进口厂商所占据的市场,正在发生变化——国内企业正逐步加大投入,试图抢夺更多份额。其中,国内上市公司是主要的力量,机器人、埃斯顿、上海机)、雷柏科技等企业正在加速发展。
二级市场热衷于如此富有想象力的行业,随着“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的即将召开,相关主题升温。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获悉,机器人产业是诸多公募、私募基金长期看好的方向,更愿意把机器人作为长期布局的重要板块。随着机器人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机器人板块将逐渐从“主题投资”过渡到“业绩为王”。
快速增长市场的新进入者
2014年,进口机器人占据了中国超过70%的市场份额。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统计显示,2014年在中国销售的5.6万台机器人中,有4万台从国外进口,其中约有2.8万台来自发那科、安川、库卡、ABB四家公司。
换言之,这四家国外公司在2014年占据了中国机器人市场大约50%的份额。而中国国产机器人仅出售了大约1.6万台,不到全部市场份额的30%。
从整体上看,国内机器人企业则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其中,沈阳新松机器人(即上市公司“机器人”)、安徽埃夫特、广州数控是国内机器人生产企业的第一梯队。
国内上市公司中机器人产业链的代表,除了机器人本体及系统集成商新松机器人,二级市场颇为关注的,还有具有伺服及控制优势的埃斯顿、核心零部件有望突破的上海机电、机器人减速器即将量产的秦川机床等。
有意思的是,越来越多原本在其他行业的国内上市公司,都把目光投向机器人产业这个快速增长的市场,成为国内机器人产业的新进入者。雷柏科技是一个典型。
雷柏科技主要生产鼠标、键盘等无线外设产品,2014年5月份,邓邱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过去3年内工厂已经4次涨薪,考虑到用工成本的上升,公司下定决心使用机器人,基于机器人重构生产线以节省人工。2011年时公司有3200个工人,到2014年5月份大约是1000人。
使用机器人期间,雷柏科技从买方转变成卖方,邓邱伟则增加了一个“雷柏机器人总经理”的身份。
彼时,邓邱伟告诉记者,公司成立了雷柏机器人的部门,有五十多个人的团队,就是为了把公司在机器人应用上的经验形成另外的商业模式,包括做顾问,或者销售机器人。
2015年11月19日,邓邱伟对记者表示,现在雷柏机器人的团队已增加到一百来个人,今年至今公司机器人集成系统应用业务收入相比去年同期,已经有数倍的增长。机器人集成系统应用业务的客户有二十多家,现在进入大规模推广机器人生产线的阶段。
目前,雷柏科技还在加大对机器人业务的投入。
11月15日晚间,雷柏科技公告称,拟向不超过10名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不超过4500万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1.95亿元用于投入机器人及无人机产业。机器人产业方面,雷柏科技拟合计投入募集资金3.4亿元,其中2.6亿元用于机器人集成系统设备产业化项目,0.8亿元用于机器人技术研发中心项目。
雷柏科技的转变并非个例。实际上,包括富士康、美的集团、格力电器等机器人运用商也在自己生产机器人。
21世纪经济报道从美的集团获悉,美的集团自2011年开始引进机器人,截至目前已经累计使用超过500台机器人,预计到今年年底达到800台,后期每年以30%左右的增幅投入机器人,预计2016年当年投入机器人费用将超过3亿元。
美的集团也在转变角色。2015年8月4日,美的集团与“四大”之一的日本国株式会社安川电机独资子公司安川电机(中国)有限公司宣布,双方合作成立两家机器人合资公司,分别为广东美的安川服务机器人有限公司及广东安川美的工业机器人有限公司。服务机器人公司由美的控股60.1%,工业机器人公司由安川控股51%。
11月17日,美的集团在全景网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机器人项目正在初期布局和研发阶段,预计明年能够量产机器人。
二级市场热捧“变形金刚”
二级市场擅长想象力的演绎。“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将于11月23日至25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受这一信息刺激,近期二级市场对机器人概念的炒作颇为热烈。
11月19日,慈星股份、博实股份等多只概念股涨停,机器人概念板块涨幅约5%。其中,华中数控涨幅颇大,11月份以来上涨了约50%。
“近期市场很活跃,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对于产业而言影响力有限,但资金仍然愿意去炒作概念股。对于我们而言,更愿意从行业长远发展趋势去布局,而不是炒作概念。”沪上一位公募基金经理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其对机器人产业的上市公司股票一直有布局。
广东新价值投资基金经理李东辉对记者表示,机器人产业链这几年增长速度很不错,目前发展加快的两个原因,一个是核心零部件国内有所突破,比如伺服电机和控制器,以前靠进口,价格很贵,但是现在国内企业已经有所突破,降低了成本;第二个是机器人行业目前主流企业规模越来越大,规模效应体现,把单位成本降下来了。
李东辉表示,机器人有三个领域他会投。第一,是选择有核心零部件优势的,能做进口替代的,比如伺服电机、减速器;第二,是做系统集成,在行业里有成本和客户优势的;第三,是从深圳高交会上透露的趋势来看,有些公司做跟生活有关的小型化机器人也很有前景,比如护理机器人。
服务机器人将成新蓝海
趋势越来越明显。例如,清洁机器人在“双十一”表现突出。数据统计显示,2015年“双十一”期间,国内扫地机器人公司科沃斯实现全网销售3.1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7%。其中,“地宝朵朵”销量超过8万台,实现单品超过1亿元销售佳绩。
在平安证券分析师余兵看来,未来服务机器人的行业规模或将超过工业机器人,成为新蓝海。
广发证券研究所认为,2014年是工业机器人国产化元年。国内机器人行业投资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并购、合作等机器人概念股票形成的主题投资为主;第二个阶段,机器人概念股业绩出现分化,好公司脱颖而出;第三个阶段,行业格局趋于稳定,投资龙头股为王道。近期处于第一与第二个阶段重叠处,机器人板块预计将逐步从“主题投资”过渡到“业绩为王”。
前述沪上公募基金经理表示,现在二级市场的机器人主题投资主要还是看想象空间,概念股估值并不便宜,尤其很多小公司估值过高。等到机器人行业真正出业绩时,想象空间变小,估值就该回落了,这点值得警惕。但机器人作为大趋势,值得长期布局。
李东辉则认为,这波机器人行情预计会持续。目前这行情,从股灾到现在,领涨的主要是创业板。创业板短期看起来还是有机会,资金利率下降,冲进来资本市场,但是传统行业目前状况不好,资金更愿意投资到新兴行业,所以创业板领涨是可以理解。但是创业板不是所有行业都有成长性,其中的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是有成长性的。“我自己两个月前就在二级市场建了一些机器人标的股仓位。”李东辉透露。
华南一位擅长做趋势投资的基金经理对记者称,近期市场反弹的趋势并没有变化,长期仍然值得看好。
“感觉市场太疯狂,又有点今年四五月份的感觉。”11月19日,一位深圳公募基金经理对记者表示,机器人概念股自己并未配置,自己现在保持中性仓位,对待市场更为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