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券商,即证券公司,是指依照公司法的规定,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审查批准,主要从事证券经营活动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它是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一种,在中国主要是指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国证监会)注册的从事证券业务的经营机构。
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券商的业务范围也在不断扩大。目前,券商的主要业务范围包括:证券经纪业务、证券自营业务、证券承销与保荐业务、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等。
1. 证券经纪业务:是券商最基础的业务,主要是代理客户买卖证券,从中收取佣金。
2. 证券自营业务:是指券商以自己的名义,以自有资金或者依法筹集的资金,自主买卖证券,以获取盈利差价收益的证券业务。
3. 证券承销与保荐业务:是指券商接受公司委托,负责包销或代销新发行的证券,或者推荐公司上市等资本市场业务。
4. 证券投资咨询业务:是指券商为客户提供投资策略、投资建议等咨询服务,并收取相应的费用。
5. 资产管理业务:是指券商接受客户的委托,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财富管理服务,包括投资咨询、资产配置、理财规划等。
券商的盈利模式主要是基于其业务范围,通过提供各种服务来获取收益。具体来说,券商的盈利来源主要包括:佣金收入、利息收入、投资收益、资产管理费收入等。
1. 佣金收入:是券商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主要来自于代理客户买卖证券的佣金。
2. 利息收入:是指券商通过借贷、债券等方式获取的利息收益。
3. 投资收益:是指券商通过自有资金或者代客理财的方式进行投资所获得的收益。
4. 资产管理费收入:是指券商提供资产管理服务所收取的费用。
风险管理是券商的一项重要工作,其目的是控制和降低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保障公司的稳健经营。券商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1. 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价格波动导致的风险,例如股票价格、债券价格等。
2. 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客户违约导致的风险,例如客户无法按时偿还借款等。
3. 流动性风险:是指由于市场流动性不足导致的风险,例如无法在合理价格下卖出证券等。
为了应对这些风险,券商通常会采取一系列的风险管理措施,包括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设置风险控制指标、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压力测试等。此外,券商还会利用金融衍生品等工具进行风险对冲,以降低风险敞口。
中国对券商行业实行严格的监管制度,主要监管机构为中国证监会及其下属的地方监管局。证监会对券商的监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市场准入管理:证监会规定了券商的设立条件和程序,对符合条件的券商颁发经营证券业务许可证。
2. 业务活动监管:证监会通过制定法规和规章,对券商的业务活动进行规范和监管,确保其合规经营。
3. 财务监管:证监会要求券商定期报送财务报告和相关财务数据,对其财务状况进行监管。
4. 风险控制监管:证监会通过制定风险控制指标和风险管理要求,督促券商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控制各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