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赖,是对欠债不还,被债权人告上法庭,甚至受到法律制裁的人的戏谑称谓。这类人因种种原因不能按期偿还债务,进而影响到他们的信用记录和社会地位。在我国,由于金融系统的逐步完善,这个群体在逐年扩大。
老赖现象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有极大的负面影响。对于个人而言,失信会影响到其信用记录,导致难以获取贷款、信用卡等金融服务,甚至影响到日常生活中的租房、出行等。对于家庭而言,一人成为老赖,可能使整个家庭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和生活困扰。对于社会而言,大量的老赖现象会增加金融系统的风险,扰乱正常的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平正义。
常言道,“老赖只要挺过2年就没事了”。这是因为在法律上,债权人对债务的追诉期是2年。也就是说,从债务到期未偿还之日起的2年内,债权人有权利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债务人履行还款义务。如果超过这个时效,债权人再想追讨债务就难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老赖选择“挺过”这2年,以逃避法律责任。
这种观点其实是一种误解。即使超过了2年的追诉期,债权人仍然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例如,债权人可以与债务人协商达成新的还款协议,或者通过律师进行调解。如果债务人有其他财产,债权人也可以申请法院进行财产保全,以防止财产被转移。
金融机构应加强风险管理,完善征信系统,对失信者进行联合惩戒。应鼓励和保护债权人积极维权,简化诉讼程序,降低维权成本。
社会应营造诚信氛围,通过舆论监督和道德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信用观念。只有个人、社会、政府三方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遏制老赖现象的蔓延。